人協馬來組內的少數華人面孔 陸榮波齋戒月好忙碌

陸榮波(前排右三)在齋戒月參與派粥活動。(圖:受訪者提供)
不懂馬來語沒有成為種族交融的障礙,60歲陸榮波機緣巧合加入人民協會民眾俱樂部馬來組,還當上了副主席,這個齋戒月他也忙得不亦樂乎,除了每周要幫忙派禮包和馬來雞粥,也有機會參與大型開齋宴,與馬來同胞相處融洽。
陸榮波告訴《8視界新聞網》,俱樂部在齋戒月期間,每個星期六和日都會派開齋禮包,裡面包括馬來雞粥、糕點、椰棗和凱蒂拉飲料(air katira),他一般上都會參與,負責包裝棗等工作。
陸榮波說,自2015至16年間辭掉空調維修的工作後,他曾到居民委員會(Resident Community)幫忙,之後在其他居民的邀請下,他在五年前申請成為人民協會民眾俱樂部的一員。
曾擔心組員是否接受自己
他說,原本是在榜鵝公園民眾俱樂部(Punggol Park CC),之後俱樂部關閉,目前是萬國民眾俱樂部(Buangkok CC)馬來組的副主席,同時是茨園民眾俱樂部的成員。
他分享,當時馬來組需要人,自己是華人,擔心不會說馬來語,加上對這個種族並不是很認識,不確定會不會接受他。
「我的想法是時常在家裡會脫離社交,反正有空就幫忙,什麼都做。」
齋戒月不在馬來人面前進食
他說,大家就是要互相尊重,尤其在齋戒月時期,他不會在馬來族群面前吃東西,還學習了馬來文化。
「我特別買了馬來服,在開齋節的時候也會參與拜訪。我也很喜歡馬來餐,特別是馬來滷麵(Mee Rebus)、米暹和馬來雞湯麵(Mee Soto)。」
他也說,自己一直以來無論生活上或是工作上,都有遇到不少馬來同胞,有機會認識到馬來文化。
與馬來鄰居相處融洽
「我的隔壁鄰居也是馬來人,如果齋戒月的粥有多,我會拿給他們。對方也很好,華人新年會包紅包給我等等,當然我也會以紅包回禮。」
他說,他上個星期才到回教堂和馬來族群一同開齋,現場也有很多不同宗教的人參與,體現出團結各族,彼此之間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