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科技行業的大規模裁員似乎在2024年仍在繼續,谷歌、亞馬遜、Duolingo和Twitch等公司就在一月份的前兩周內宣布裁員。在線追蹤網站Layoffs.fyi的數據顯示,截至周一(1月15日),今年全球已有48家科技公司解僱了7500多名員工。

圖源:雅虎
但專家表示,當前這波裁員浪潮背後的原因與推動 2022 年和 2023 年裁員的原因不同。在過去的兩年裡,許多科技公司不得不大幅縮減規模,因為他們在疫情期間進行了大量投資,但隨著世界從新冠疫情封鎖中恢復過來,這些投資並沒有取得成功。
由於大量商業轉移到網上,其中的一些公司在疫情期間大肆招聘,但隨後出現了經濟衰退和烏克蘭戰爭造成的供應鏈中斷,不得不削減員工數量,人力預算以應對收入下降。
然而,今年全球經濟前景並不那麼嚴峻,近幾個月來許多科技公司都報告了可觀的利潤,那麼為什麼科技行業仍然在大量裁員呢?這些裁員對整個科技行業意味著什麼?
01 執著於效率
專家表示,當前裁員潮的原因更多地與對效率的「痴迷」和人工智慧(AI)的出現有關。
去年科技行業總共裁減了 262,000 名員工。Meta 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將 2023 年描述為 「效率年」,該公司進行一些重組,以「提高組織效率,大幅提高開發人員生產力和工具,優化分布式工作,簡化收集不必要的流程。Meta 去年繼續裁員 10,000 人。

圖源:雅虎
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傑弗里·普費弗 (Jeffrey Pfeffer) 表示,這種對效率的「痴迷」可能會持續到新的一年,許多科技公司當前的一系列裁員可能被視為「社會傳染」 或模仿行為。
這種行為通過網絡傳播,有些公司幾乎不假思索地模仿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然而,勞動力分析公司 Lightcast 的高級經濟學家 Rachel Sederberg 女士並不這麼認為,她表示:企業一直在選擇他們想要關注的重點,有時這些選擇會導致裁員。
02 人工智慧的崛起,部分取代了工人
隨著公司注重效率,企業正在將資源重新集中到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上。
在美國新聞網絡 CNN 的一篇文章中,Duolingo 表示,去年底已經解僱了一些承包商,以便為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內容生成和共享方式的變革騰出空間。
生成式人工智慧正在幫助企業更快地創建新內容,從而加速企業的工作,在最近的裁員中,谷歌在大幅削減開支時也給出了類似的原因,谷歌表示:「正如我們所說,我們正在負責任地投資於公司最重要的優先事項和未來的重大機遇。」

圖源:雅虎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抓住這些機會,在 2023 年下半年,我們的許多團隊進行了變革,以提高效率、更好地工作,並將資源調整到最重要的產品優先事項。」
看起來人工智慧將不斷取代工人,但也不會完全取代,雖然聊天機器人可以逐漸呈現出更多的人類特徵,變得更聰明或與人腦相當,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一定會失去工作。
「但他們的工作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新加坡總統尚達曼曾說,在10到15年內,正在進行的技術革命將對勞動力和社會產生比以往任何一次革命都更深遠的影響。
這也會產生分配效應,因為認知工作,而不僅僅是重複性和常規性工作,都會受到影響。「早期的技術、自動化浪潮——工廠自動化、物流自動化等基本上取代了我們所說的重複性工作。
LLM和人工智慧接管了認知任務,這些通常是由那些受過更好教育和收入更好的人完成的。因此,專注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習將成為科技行業從業者的一個顯著優勢。
運營科技職業網站 Dice 的 DHI 集團執行長 Art Zeile 表示,人工智慧領域的工作薪資更高,而人工智慧相關職位的數量比去年增長了5至10倍。
LinkedIn數據顯示,新加坡是亞太地區人工智慧人才增長最快的市場,2016 年至 2022 年間增長了 565%,超過了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等其他國家。
經濟發展委員會表示,2022 年新加坡人工智慧領域人才招聘的增長速度也比新加坡整體招聘速度快 14%,還需要人才來管理生成式人工智慧,ChatGPT 並不像問問題那麼簡單,需要更重要的技能。
03 「新常態」
專家表示,企業內部不斷洗牌的消息不太可能停止,甚至可能預示著裁員將變成司空見慣的「新常態」。
「我想現在我們可能已經習慣了,」羅教授說。 「這正在走向我們所說的新常態。
「展望未來,這可能是新的方式,讓工薪階層習慣自願或非自願地更換工作。」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Nitin Pangarkar 表示同意:「大規模裁員表明結構性轉變,但是除了這些趨勢之外,裁員還將繼續發生,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該行業的一部分。」

圖源:雅虎
尚達曼總統說:「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工智慧可能會使發展中國家更難通過進入BPO(業務流程外包)業務和編程業務以及出口ICT(信息和通信技術)服務來趕上,因為這些任務中的很大一部分將被人工智慧接管。」
由於人工智慧有望接管大量編程工作,像新加坡這樣缺乏該領域專業人士的勞動力短缺社會將更容易在全球科技人才緊縮中更具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