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到會是這樣的。 一下水,潛入深約6米的海床,很快的,眼前世界渾濁一片,如大地初始。打開手電筒,潛伴也不見蹤影。

魔鬼島是了解新加坡海洋生態的最佳地點。
我根據下水前潛導的提示,再仔細環顧四周,不見任何人,再慢慢浮出水面,和同伴在水上會合後,再度釋放潛水背心裡的空氣,又徐徐下沉,到無聲的世界裡。

魔鬼島的日落
早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能見度很低,可能只有一至二米,但沒想到那麼糟。當時我已經有好幾年的潛水經驗,首次在新加坡潛水,潛點是南部島嶼的魔鬼島,那是新加坡最佳的潛水地點,至今依舊是最熱門的潛水點。
然而在100多年前,不是這樣的。 萊佛士在1820年給友人的信件,寫到在新加坡海域捕獲的幾條儒艮,甚至還品嘗了儒艮,形容肉質似上佳的牛肉。

新加坡的海域還能看見海牛。 早期的文獻,都形容新加坡的海域清澈見底,還能看見漂亮的珊瑚,或許我們也曾經有過馬爾地夫的模樣,但經過多年的填土工程等,已經破壞了大量的珊瑚,及原始的海岸線。我國是繁忙海港,填土加上船運發達,經常揚起沙石,水底的能見度自然不高。

新加坡南部海域經常能看見不少油輪。 20年後,我跟隨著潛導,再次潛入同樣的海域。調整了期望後,發現潛點水質乾淨了,生態也豐富多了,各種形態的珊瑚,努力長成水中版的熱帶花園,展示了「比你想像中還要精彩的」本地海洋生態。

魔鬼島上的毛蟹 新加坡海域就錄有超過250種品種的硬珊瑚(占了全球種類的三成),200種海綿和超過100種的珊瑚魚等。近年來經過大規模的調查,南部海域還發現了不少珍稀的動植物,比如人們以為早已經在新加坡絕跡了的杯狀大海綿。

杯狀大海綿 能見度低,不代表沒東西看,只要你懂得調整自己觀看的方式。經常帶本地人出海潛水,也是資深潛水教練的陳順良說:在本地潛水最大的驚喜莫過於能看見一些在其他地方也難得一見的海洋生物,比如各種色彩鮮艷,造型古怪甚至逗趣的海蛞蝓,如甜甜圈海蛞蝓(Doto greenamyeri)等。

南部島嶼還能看見不少可愛的甜甜圈海蛞蝓。

魔鬼島上各種形態的軟珊瑚和海葵。 新加坡四面環海,擁有約196公里的海岸線。其實不用潛水,只要在對的時間和地點出現,也能觀賞到豐富的海洋生態。每天退潮時段,潮間帶就會暴露出來,看似平靜的沙坪,其實布滿了生機。在魔鬼島、姐妹島,甚至是巴西立公園、樟宜沙灘等,在退潮時間都能看到珊瑚、海星、螃蟹及各種貝類等。

魔鬼島的海洋生態十分豐富。 小心翼翼的走在潮間帶上,避免踩到爬行緩慢的海星,這種神奇的生物有厲害的再生術,觸腕斷了還能復原,但千萬不要傷及位於正中心的口部。

這類海葵千萬不要去觸摸它。(魔鬼島) 海水窪里有輕易受到驚動的蝦虎魚,它和槍蝦和睦共處,彼此依賴,槍蝦視力不佳,因此需要蝦虎魚保護,而作為回報,槍蝦會在沙地里挖洞,並且幫忙清理「巢穴」,疏通洞裡的通道等,它甚至會讓觸鬚搭在蝦虎魚身上,遇到危機時,蝦虎魚一動,槍蝦也會馬上逃到洞裡。

纓鰓蟲(魔鬼島) 一朵朵的海葵在退潮後暴露出來,像大地里開出的繁花,正如蝦虎魚和槍蝦一樣,小丑魚和海葵也形成了共生關係,小丑魚幫忙驅趕前來啄食海葵的蝴蝶魚,而海葵身上的觸鬚則為小丑魚提供一個棲身所在。


纓鰓蟲(fanworm)招搖著花冠般的覓食觸絲,一受到驚動,就會迅速縮進棲管里,讓人嘖嘖稱奇。幸運的話,你還能看見聰明的八爪魚,利用柔軟的肢體,幻變出不同形態和色彩。 各種形狀和色彩的軟硬珊瑚,也乘著短暫的退潮時間,露出面來曬太陽,它們的生長極度緩慢,因此更要注意自己的步伐,不要踩到珊瑚。

魔鬼島上的珊瑚。 魔鬼島探索本地歷史和生態之旅
2月25日,剛好有低潮時間,我們將再次組織魔鬼島之旅。
日期:2月25日(星期天)
時間:下午2點半至晚8點。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了解詳情。
關於我們: 我們經常會舉辦新加坡的人文導覽,主題涵蓋新加坡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及美食等。由本地作家和專家帶領你了解新加坡最真實的生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了解詳情。

關於導遊老師: 葉孝忠,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者,前《孤獨星球》指南出版人,目前從事教書、出版和寫作等。他出版的暢銷書《食遇》,書寫新加坡本地美食,在各大新加坡書局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