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集團割愛,把珍藏多年的萊佛士和萊佛士夫人的書信、書籍和紀念品等捐贈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希望和更多國人分享這些文物,珍惜我國的豐富歷史。
根據國家博物館的文告,新加坡今年慶祝開埠200年,而董氏集團(Tang Holdings)的捐贈是個「及時的禮物」。
董氏集團捐贈的文物包括,16封萊佛士寫給他母親的書信、萊佛士自己收藏的 《爪哇歷史》(The History of Java)書籍、萊佛士時期爪哇使用的硬幣,以及萊佛士逝世後被剪下的一撮頭髮等。

董氏集團把珍藏多年的萊佛士和萊佛士夫人的書信、書籍和紀念品等捐贈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當中,有一封是萊佛士於1818年12月8日寫給母親的書信。這也是有關萊佛士的最大私人收藏。(董氏集團提供)
其中一封信寫於1818年12月8日,當時,萊佛士乘船從加爾各答(Calcutta)前往檳城。萊佛士在信中向母親講述了他的近況,並透露妻子蘇菲亞幾個月後將生產等。
部分文物將在來臨9月,於國家博物館舉行的開埠200年展覽展出。其他文物則會在館內新加坡歷史館下來更新展館文物時亮相。
文告說,希望通過展出上述文物,鼓勵訪客反思新加坡的豐富歷史,而這段歷史與當年早期移民的貢獻息息相關。
董氏集團執行主席董偉喆於2004年和2005年收購了文物。《聯合早報》早前報道,董偉喆用了170萬元從英國古董書商麥傑兄弟(Maggs Bros)手中買下這批珍貴歷史文物。這也是有關萊佛士的最大私人收藏。
董偉喆說,2004年得知有關萊佛士遺物供收購時,他深信文物「應該屬於新加坡」。「這些收藏品也令我產生共鳴,畢竟是萊佛士的遠見和所扮演的角色,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個『貿易市集和東方之光』,這吸引了許多人到新加坡追求財富,而其中一人就是我的父親。」
他希望通過上述捐贈,讓更多國人有機會欣賞先輩們的故事,並對我國的共同遺產引以為傲。
國家博物館館長張秀鳳說,文物從第一人視角展現了早期的新加坡,也提供了了解萊佛士個人反思和情感的機會。「我們不斷努力為訪客提供一個了解國家歷史的豐富視角,而我們有信心這些收藏品有助強化這一點。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