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莉明在宣布這個消息時,沒進一步透露公布詳情的具體日期,但一般猜測,8月中旬舉行的國慶群眾大會,將是一個適合談論年長者就業課題的平台。
勞資政協作夥伴就如何上調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上限達成共識,並將在9月之前宣布更多詳情。一般猜測,8月18日的國慶群眾大會將做出相關宣布。
目前在日內瓦出席國際勞工大會的人力部長楊莉明,昨天透過個人面簿說,自今年3月宣布勞資政夥伴取得共識,將上調62歲的法定退休年齡和67歲的重新僱傭年齡以來,有關討論取得良好進展,代表們就調整的幅度和速度取得共識。
「目前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我現在有信心能在今年9月之前,向民眾彙報最新情況。」
她3月做出宣布時也強調,兩項調整不會與公積金會員領取每月退休入息的年齡掛鉤,會員仍可在年滿65歲時選擇開始領取入息。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4月表示,職總期望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的上限可以分別上調至65歲和70歲。
楊莉明昨天沒透露做進一步宣布的具體日期,但一般猜測,年長者就業是人口老齡化社會須正視的問題,而著重討論國家發展大方向的國慶群眾大會,是宣布兩項長遠調整的合適平台。
她在貼文中說,許多已開發國家都注意到人們壽命更長,因活得更健康而能夠延長工作生涯,這個趨勢也是人力部成立年長員工勞資政工作小組的原因。
報道指出,過去27年,國人的預期健康壽命上升了7.2歲至74.2歲,而預期壽命上升了8.7歲至84.8歲。這意味著國人壽命的延長,多數是因為健康壽命延長了。
人力部去年5月宣布成立年長員工勞資政工作小組,重點檢討法定退休年齡、重新僱傭年齡,以及年長員工公積金繳交率等課題。
商界:中美貿易戰發酵中上調老員工公積金繳交率有負擔
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會長王騰憶受詢時說,如果政府決定調高年長員工公積金繳交率,中小企業不容易接受。「企業紛紛調整各方面的採購與投入的資源,供應鏈也在重組,最好是能等到中美貿易戰比較平息後才上調公積金率,比較理想是在九個月至一年後。」
目前,55歲以下員工公積金繳交率為月薪的37%,僱主和雇員分別繳交17%和20%。年滿55歲的會員則分為三個年齡層,即55歲以上至60歲、60歲以上至65歲,和65歲以上,雇員和僱主繳交率會隨著會員年齡增長而減少。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馮幸倪博士也認為,幾年前已調整過年長員工公積金繳交率,必須確保年長員工仍有受僱能力,他們的僱傭成本不能太高。
2016年起,滿50歲工人的公積金繳交率視年齡而定,上調幅度介於0.5至2個百分點。
調整重新僱傭年齡需更深入研究
馮幸倪和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國安都認為,上調退休年齡比調高重新僱傭年齡更容易讓人接受。
馮幸倪說,在新加坡,退休年齡是為了確保僱主不會過早辭退年長員工,員工可按健康和經濟情況,選擇是否要提早退休。「重新僱傭年齡就不太一樣,首先它兩年前才上調至67歲,其次,要上調至多少歲要有更多的實證證據,也就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包括探討是否應一刀切。」
她解釋,由於生活方式和基因構造等不同,不同種族的預期壽命和預期健康壽命有所差距,因此重新僱傭年齡上限或許也應不一樣。
余國安也認為,重新僱傭年齡若與預期健康壽命掛鉤,就不必時不時設立委員會檢討。「我認為重新僱傭年齡會分階段、逐步增加,好讓雇員和僱主都有足夠時間規劃,包括針對如何調整僱傭合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