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從疫情開始就一直在被提及! 有後遺症,這是新冠和流感的一個明顯不同,也是我們懼怕新冠的原因。
隨著疫情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多人被感染,科學家得到的數據也日漸完善。

(圖源:海峽時報)
37%的新冠康復者有後遺症
這些人比別人風險大
最近權威機構給出了確切數字—— 英國牛津大學和國家健康研究所進行了對27萬名冠病康復者的症狀調查的大型研究。

(圖源:牛津大學)
這項研究結果在9月29日公布, 37%的患者在被新冠病毒感染3至6個月後,發現至少有一種長期的新冠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問題、疲勞、疼痛和焦慮。
這些症狀多發於曾因新冠住過院的人,而且在女性中比男性中略為常見。
我們知道,入院的人通常不是無症狀或輕症,而是中症和重症。這就意味著曾患中症以上的新冠感染者,出現後遺症的比例更大。

(圖源:UKRI)
另外不同年齡層患者出現的症狀比例不同:
老年人和男性有更多的呼吸困難和認知問題;

年輕人和女性有更多的頭痛、腹部症狀和焦慮或抑鬱症。

不過該研究沒能提供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可能持續多長時間。
從事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保羅-哈里森說:「我們需要確定可能影響康復者的各種症狀的內在機制。」
「如果未來要預防或有效治療新冠的長期後遺症,這一信息將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信息還不是很完善,一些症狀是「為什麼」會出現的機制尚不明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至少在英國,37%的感染康復者都有長期症狀。

(圖源:BBC)
報告雖然沒有披露這些參與調查人士,有多少接種過疫苗。
但英國的疫苗接種率也是相當高的,和新加坡差不多,所以這個數據對新加坡的感染者是有一定參考作用。

(英國疫苗接種情況)
疫苗對新冠後遺症有沒有幫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上文提到,曾住院的中症、重症患者更傾向於有長期症狀;而疫苗的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防重症。
美國首公布追加劑副作用 新加坡莫德納追加劑量減半
但是接種疫苗也面臨著「疫苗副作用」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特別是最近全球都在忙著打追加劑,打完之後副作用如何,最近美國已經有了數據。

美國衛生當局上周擴大對65歲以上、18至64歲患有糖尿病或肥胖等慢性病患者,以及因工作或居住地而特別暴露於病毒的人,授權施打輝瑞第3劑疫苗。
截至9月19日,美國有約221萬人接種了冠病疫苗追加劑。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周二發布的一項針對超過2萬2000人展開的調查報告,這些人都打了三劑輝瑞疫苗。
施打追加劑後較常出現的副作用症狀和接種第二劑後類似
注射部位疼痛(占71%)
疲勞(占56%)
頭痛(占43%)
如果從副作用的嚴重程度上看:
在注射第二天,約28%不舒服到無法進行日常活動,另有大約2%不適就醫,還有約0.1%或13人嚴重不舒服需要住院。

CDC總結說,追加劑的疫苗副作用症狀大多為輕度或中度,且不會持續太久。
美國目前批准的是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作為追加劑,而新加坡新加坡批准的是mRNA疫苗(包括輝瑞、莫德納)作為追加劑。

所以美國的研究數據對於新加坡打第三劑的人來說很有參考價值。
不過近日,新加坡宣布莫德納追加疫苗劑量從9月25日起減半,從原本的100微克劑量減至50微克。

(圖源:todayonline)
官方解釋說,發現證據證明50微克的莫德納劑量足以顯著增強接種者對冠病的免疫力。
網友猜想也是為了規避副作用風險。
截至2021年8月31日新加坡接種mRNA疫苗(輝瑞/莫德納)的不良反應報告顯示:
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包括頭暈、氣短、胸悶/不適、心悸、注射部位反應(如疼痛和腫脹)、發熱和胸悶/不適、心悸、注射部位反應,如疼痛和腫脹、發燒和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蕁麻疹以及眼瞼、面部和嘴唇腫脹)。

(圖源:HSA)
這些不良反應一般在幾天內小時,與國外報告的不良反應相一致。
如果按比例來說,本地最常出現的副作用有:
皮疹 32.8% 、 蕁麻疹 18.2%、嘴唇眼皮腫脹 18%、 頭暈 7.8% 、氣短 6.5% 、胸悶 4.6% 、皮膚瘙癢 3.3% 、注射部位疼痛 3.25%、發燒 2.8%

既然美國方面報告,第三劑副作用和第二劑相似,大家可以有個心理準備了。
從10月4日起,在新加坡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至少六個月, 年齡50歲以上的公眾也將陸續收到衛生部的追加劑接種邀約簡訊。

(圖源:海峽時報)
最近也有專家表示,接種完3到6個月就可以打追加劑,不過目前仍是「邀請制」,要看當局判斷你適不適合接種。
疫情下,我們太難了,接種疫苗有副作用風險;不接種感染後,有後遺症的風險更大~
很多人都感到左右為難,但是生活就是妥協的藝術,總是要做出選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