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麗卿
撇開「公寓夢」,進入數碼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年輕人不再一味追求「新加坡夢」的物質享受。
他們擁抱科技,以創意為興趣,更注重精神需要,新版「5C」中所追求的便捷和舒適的生活,就是他們的寫照。
最近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在一個論壇上重提新加坡經典的「5C」:現金(cash)、汽車(car)、信用卡(credit card)、私人公寓(condominium)和鄉村俱樂部會籍(country club membership)。

新加坡丹戎巴葛的三座公寓大樓。(聯合早報)
按照王瑞傑的說法,這個曾經是新加坡人瘋狂追求的「5C「已經引不起時下年輕人的「共鳴」了。換言之,這個版本的「5C」已經過時,out 了!
在那個年代追逐「5C」的年輕人,如今已五六十歲,回頭再看這五個熟悉的目標,不知有何感想。勞勞碌碌了幾十年,五個目標中有幾個實現了?
人們的夢想和目標會不會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我在年輕同事和朋友中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得出新版的「5C」:無現金社會(cashless society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私人公寓(condominium)、過得舒適(comfort)和便捷(convenience)。果然,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夢想,這一代人不再一味追求物質目標,他們也想要精神享受。
年輕人嚮往
無現金社會和加密貨幣
在這新版「5C」中,無現金社會和加密貨幣是數碼經濟時代典型年輕人最嚮往的目標。
嚮往無現金社會,莫非時下年輕人不愛現金?非也,他們照樣把追求現金的目標排第一,只是出門不想帶現金,買東西用手機付款。這種無現金支付正好符合他們追求更便捷生活的目標。
其實,年輕消費者早已轉向使用手機付費方式,無論到商場購物、餐館吃飯、看電影,甚至到小販中心吃一碗面,只要一機在手,就可完成交易。目前在新加坡,手機付款平台超過20個,其中PayNow、PayLah!、GrabPay等平台最普遍。

新加坡一名顧客正在用手機掃碼支付餐點。(海峽時報)
同事朋友間,也時常聽到「我PayNow你」或「你PayLah!我」這種數碼時代才有的對話,如果你不會用這兩種手機付款平台,或「我還你現金」脫口而出,年輕人還會笑你老土,跟不上無現金時代。
問一名年輕同事,為何這麼嚮往無現金社會,他說:如果你經歷過身上不帶現金,卻能在街邊買菜買水果,就會感受到無現金社會帶給人們的便利。想想看,不管在哪裡買東西,只要手機一刷二維碼,給攤主或店家看一下手機支付成功的畫面就行,生活是不是變得更簡單?」
談到另一個「C」——加密貨幣,這名同事顯得激動,他後悔自己太遲進場,如果冠病疫情前開始追買比特幣,如今已賺得盆滿缽滿了,因為受「幣圈」熱捧的比特幣,自2020年底以來,上漲了近70%。過去12個月的漲幅更高達500%。

加密貨幣符合年輕人追潮流、愛探索的特質。圖為伊斯坦堡一虛擬貨幣商展示模擬「比特幣」實物。(法新社)
儘管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很大,近幾年來暴起暴跌,這名年輕同事仍願意追逐。就和許多年輕人一樣,他也認為投資比特幣是一種「時尚、潮流」,更多時候是「跟風」,因為經常在網上與虛擬貨幣玩家「溝通」,他坦言自己對加密貨幣的熱衷是網友效應。
就像任何投資一樣,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明知加密貨幣投資有風險,依然有人不斷進場並樂在其中。據我觀察,一些年輕朋友熱衷投資,並不完全為了賺大錢,他們對加密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及其發展潛能更感興趣,並相信加密貨幣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主要支付方式。
誠然,加密貨幣作為一種新興玩意兒,符合年輕人好奇、追潮流、愛探索的特質。而且投資加密貨幣也算是理財的一種,自然很容易成為新一代年輕人追逐的目標。
新版「5C」中,只有私人公寓同樣受這一代年輕人追逐,仍然是他們的「新加坡夢」。足見不管哪個年代的新加坡人,擁有公寓都是他們的夢想。
「居者有其屋」政策,讓新加坡人都有機會擁有組屋,可是,不管組屋建得多美,新加坡人仍拼了命要擁有一間不受政府津貼的私人公寓。
撇開「公寓夢」,進入數碼經濟時代,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一味追求「新加坡夢」的物質享受。他們擁抱科技,以創意為興趣,更注重精神需要,想擁有自由舒適和簡單的生活,新版「5C」中所追求的便捷和舒適的生活,就是他們的寫照。
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他們的每一步攀登,都跟社會的進步息息相關。隨著時代條件不同,社會價值觀也出現變化,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更願意跳脫主流思考框架,拋開傳統的生活模式,這是否就是社會進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