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康福德高工程(ComfortDelGro Engineering)與Primech A&P分別連同聯盟夥伴,標得本地首個電動車充電項目,接下來12個月將在本地200多個停車場增設620個電動車充電點。
陸路交通管理局與市區重建局3日發表文告宣布,康福德高工程與聯盟夥伴法國能源集團ENGIE將負責在本地中部、東部和西部的指定公共停車場裝置電動車充電點,Primech A&P與聯盟夥伴Charge+、星生能源集團(Sunseap Group)和電動車電池交換技術開發商Oyika,則將負責北部和東北部的指定公共停車場。

目標是在今年底開始推出部分充電點
下來12個月,位於本地組屋區、工業區、公園、民眾俱樂部和中央商業區的超過200個停車場將增設超過620個電動車充電點;中部、東部和西部有210個、120個和140個,北部和東北部則有50個和100個。
這些充電點預計將在最遲明年第三季完成裝置,並且啟用,協助我國邁向在2030年之前設置4萬個充電點的目標。
交通部長易華仁在今天的陸路交通業日(Land Transport Industry Day)上致詞時談到招標結果出爐時說,當局的目標是在今年底就開始推出部分充電點。
他也提到,交通部和陸交局正在針對公共住宅區停車場的電動車充電設施市場結構進行設計,也正在探討電力基礎設施是否需要任何提升。
為了收集行業反饋,陸交局今年較早前已發出信息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簡稱RFI),邀請業界針對公共停車場充電設備的供應與運作提出看法。
為了進一步「綠化」現有交通基礎設施,陸交局和公共運輸業者也計劃推出更多太陽能發電系統,很可能會通過租賃模式這麼做。陸交局很快將會公開招標。
易華仁指出,這不僅有助降低排放量,也有助降低能源成本。
希望20年內汰換燃油機動車
國際能源署指出,全球必須在2030年之前,將至少20%的陸路交通工具換成電力驅動,以及全球軌道運輸電氣化,才有助於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
因此,制定政策措施推動人們使用潔凈能源車輛是大勢所趨。世界很多國家已訂立目標,在本世紀中之前淘汰燃油車輛,其中,荷蘭和挪威要在五年後禁止銷售新燃油車,歐洲汽車生產大國德國的目標是2030年、英國2035年、法國2040年、日本豐田要在2050年停售燃油車。換言之,內燃式引擎車輛會越來越少,現在制定政策汰換本地燃油車輛是適時的決策。
新加坡政府希望到了2040年,所有車輛都已經轉用更清潔、低排放的能源,淘汰所有內燃式引擎車輛,由混合動力及電動車取代。使用以電力代替汽油的是電動車,是新時代首選,零排放、低消耗、構造簡單、綠色環保。

目前,電動車不為多數消費者考慮的一大制約,是充電設施的數量和充電效率。一些先行國家目前已面對充電設施建設趕不上電動車增長速度的問題,例如在美國,越來越多電動車須大排長龍等待充電。為此,新加坡政府將在10年內將充電點增加到2萬8000個,以滿足需求。這方面的充電科技發展也須跟上,若每輛車需時30分鐘或一小時充電,也不是有效率的做法。
若政策和科技無法吸引人們購買電動車,則對充電設施的投資興趣也不會高。如何做到全盤規劃,各種條件具備,所有環節相輔相成,以便在20年內實現長期願景,也很關鍵。同時,政府也將帶頭逐步採購和使用清潔能源的車輛,推出商用車減排稅務計劃,鼓勵消費者選購廢氣排放量較低的輕型貨車車款,進而改善空氣素質。
新加坡迎難而上淘汰燃油車
新加坡政府能訂立這個長期願景,也是因為新加坡正穩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本地總能源的比重。過去新加坡沒有優惠政策鼓勵人們購買電動車,原因是本地能源結構以天然氣發電為主,電動車充電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比燃油車還多,所以四年前發生過車主進口二手特斯拉,須繳付1萬5000元排碳附加費的特例。
新加坡如今已制定能源「四大開關」的政策,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所以即使未來電動車增加,也不一定會大幅度提高新加坡的整體碳足跡。

更重要的是,未來20年公共運輸基礎設施會進一步完善,到時絕大多數人走出家門不到10分鐘就有地鐵站,共用汽車高度普及化,甚至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足以提供「隨需而至」的載客服務,這些發展都有助於抑制人們擁車及用車的慾望。
另一個變化是現在不少年輕一代的環保思維更強烈,對於擁車象徵身份的思維也日漸薄弱,出門多數選擇乘搭公共運輸。近年來汽車增長率從2018年2月起削減至零,擁車證供應減少,成交價格卻出現走低趨勢,或許反映了放棄擁車的人漸多。未來繼續加大對下一代的宣傳和教育,改變他們的出行觀念,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我們的整體碳足跡。
油電混合動力車2000年登陸新加坡,在過去20年多數時候沒有優惠政策扶持的情況下,到2019年只有4萬6000多輛,占整體97萬3000多輛機動車的4.75%。要在下一個20年把95%車輛換成節能車,任務可想而知極其艱巨。
新加坡政府也許須設定一些階段性的硬指標,例如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或者在某個時間點須將燃油車比率降至某個水平,按部就班實現上述的長期願景,或許會比較容易。
並且,考慮到電動車維修成本相對較低,充電費比燃油費低,所以長期擁車成本也許比燃油車更划算,對消費者來說有一定吸引力。接受新加坡本地媒體採訪的車商認為,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款有限,難滿足買家需求。在預算案中宣布的高達2萬元電動車附加註冊費優惠措施,難以帶動新加坡人購物慾望。
新加坡汽車出入口商協會榮譽顧問表示:
"
電動車的製造費本來就很高。你扣一個2萬元,還有很多方面要考慮。人家買車時要考慮到維修、零件、以後轉售價的問題,觀念上我們已經用慣了汽油和柴油,一下子要改變他們的思想難上加難。
"
新加坡某二手車商說:
"
如果過了長堤道馬來西亞,電動車用戶可能會面對,當地沒有充電站的問題。
"
政府將帶頭採購清潔能源車輛,並希望能夠鼓勵駕車人士轉用低排放、由清潔能源驅動的車輛。

關於電動車疑問全解答
問:電動車需要充電很久嗎?
充電與續航問題是一般人對電動車的質疑。Kona Electric讓你完全放心,強大的64kwh電池容量,可以續航482公里。100kw快速充電模式,僅需54分鐘即可以給車子充入80%的電量。
問:改用電動車,走一半沒電了怎麼辦?
就像攜帶手機出門,電源用完也可以隨時充電。進入2020年,新加坡的電動車充電點越來越多,新能源集團將設置本地最大電動車公共充電網絡,在全島範圍建設500個充電站。
問:汽車靠電力驅動,走起來會不會有氣無力?
64kwh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配上恆久磁石同步馬達,最大馬力高達201bph,最大扭力是395Nm,從零到時速100公里只需7.6秒。簡單來說,扭力相等於4升排量的傳統燃油車,超車絕對不是問題。
問:比起普通汽車,使用電動車是不是比較昂貴?
純電動車標榜的就是節能、省錢。比較電動車與燃油車,一輛1.6L的汽車打滿一缸油大約$100,同樣容量的電動車,一次完整充電的費用只需少於$20。
電動車的構造很簡單,沒有引擎,比起傳統汽車少了很多部件,所以比較不容易耗損,維修與保養費用較低。駕駛電動車的感覺就是安靜、快速、好玩,輕鬆有趣。電動車不需變速器,可以一檔走天下,也因為沒有引擎,所行駛得非常安靜,加速也很順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