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首份預算案 經濟師:料將突出如何應對未來長期挑戰

圖: AFP/Roslan Rahman
財政部長黃循財將在下周二發布我國后冠病時代的首份財政預算案,估計這份預算案將突出我國未來將應對的長期挑戰。經濟師也說,政府早前宣布的措施,如調高消費稅,估計有助增加收入來源,但估計這還是不夠的。
財政部早前已表示,政府支出到了2030年時,可能會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 20%,其中大部分增長會來自醫療保健。
人口老齡化 醫療保健將增加
根據科法斯(coface)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歐韋良和東協經濟師Eve Barré在新傳媒英語新聞網CNA的撰文,新加坡在2030 年的時候,65 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預計將達到 23.8%。到時,我們將與日本和義大利一樣成為「超高齡」社會。
這會導致我們的醫療保健和社會需求急劇增加,相應支出也會增加,與此同時,他們勞動力也會減少,我國必須找到保持經濟活力的方法。政府也估計到 2030年,我國在這方面的費用將達約 270 億元。
在這同時,隨著氣候變化影響的證據與日俱增,新加坡可能不得不通過提高防禦結構的支出來更多且更快地適應其氣候適應戰略。其中,單是政府2020年設立新的沿海和防洪基金,初始支出達到50億新元。
其他可能增加的開銷,還包括在人才培訓如技能創前程方面的開銷。有這麼多開銷會增加,政府要去哪裡找錢來應對呢?
消費稅和財富稅上調 有所幫助但還不夠
最近消費稅和財富稅的上調,能對增加國家收入有所幫助,估計每年協助政府帶來40億元的收入,但可能還無法完全彌合收支的差距。
一個建議是取消「退休輔助計劃」(SRS)甚至是公積金存款的稅收減免,單是後者,估計就能收回10億元的稅收收入。專家也說,雖然這項建議可能會跟政府讓國人安逸退休的目標有衝突,但也不忘補充,這項措施實際上只對高收入群體較有好處,因為他們有更多閒錢去自願填補SRS或公積金。
經濟師強調,縮小是收支差距將會在我國在未來的日子一個重要挑戰,因為未來可能也會發生需要我們超出當前預測的支出。
「2023 年預算將強調需要維持健全和可持續的財政體系,以應對長期挑戰和支持近期生活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