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無論什麼時候都能看到來往不停的船隻和郵輪。
不過最近,這片海域多了一些貌似絲毫未動的油輪,它們靜靜地漂在海面上,哪裡都不去,因而得名「殭屍油輪」。

(圖源:Splash247)
要知道,稱得上「殭屍油輪」的都不是普通的小帆小船,甚至連載客千人的遊輪算不上,大多數都是海上超級龐然大物——超大型油輪(Very Large Crude Carrier),載重量一般在20萬噸到30萬噸之間,相當於200萬桶原油的裝運量。
那麼問題是,這些「殭屍油輪」來自哪裡,為什麼會扎堆停在新加坡海峽?
「殭屍油輪」從哪兒來?
所謂「油輪」,就是運載原油的貨輪。那麼油輪停擺,自然和原油撇不開關係。
每年,約有30億噸原油及其精鍊產品通過巨型油輪運往世界各地。
但是去年受到疫情打擊,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甚至一度跌為負數!

(去年四月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負30.75美元每桶)
但是看新聞的朋友應該知道,最近原油價格漲了,而且漲得飛速——

(原油價格大幅飆升,圖源:OPEC)
原油瘋長的背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和其他產油國決定保持4月份石油產量,沙烏地阿拉伯也宣布自願減產100萬桶。
原油供應量得到控制,一方面的結果就是原油價格的大幅飆升。
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原油油輪運力過剩,許多油輪陷入巨虧的艱難境地,最終淪為「殭屍油輪」。

(航行中的巨型油輪。)
加上疫情,全球原油需求本就低於往期,已經艱難的局面更加無解。
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自1980年以來最嚴重的大批巨型油輪停運狀況。
停靠新加坡 度過油輪業的「寒冬」
由於油船太多,中東至亞洲航線上超級油輪的損失可能進一步擴大至每天近7000美元。
上周五(12日),超大型油輪租金更是跌入負區間,為-886美元/天。由於石油運輸需求低迷,油輪市場已經出現長時間萎靡不振的現象。
這促使船東採取削減成本的措施,例如降低油輪航行速度,並停靠在新加坡或斯里蘭卡的加勒港附近。

(圖源:Fearnleys)
歐航公司(Euronav)的投資者關係主管Brian Gallagher表示,「經紀商先是對一筆航運交易整體付款,然後再計算燃油和其他成本,理論上講,把各項成本算進去之後,收益就變成負值了。」
他指出,這是一項成本固定的業務,每天都會產生成本,所以即便油輪並不航行,依舊會產生成本。也有一些市場參與者認為,在考慮固定成本的情況下,有收入比沒有收入好,但這種狀況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簡單點說,就是「越奔跑,越虧損」。
因此,若這種糟糕的情況持續越久,油輪閒置或退出市場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些船東甚至會報廢老舊船舶。

(圖源:DHT Holdings)
說到底,油輪需要靠原油來拉動,而原油又需要逐漸恢復的全球經濟、復工的工廠、上路的汽車來拉動。正如普氏分析公司(Platts Analytics)在一份報告中的分析,未來隨著商業活動的增加,全球新冠病例減少,以及疫苗的推出,全球石油需求有望在今年夏天強勁增長,這可能為油輪公司帶來一絲希望。
集運的春天?
在油輪業步入寒冬的同時,以貨物運輸為主的集運市場似乎迎來了春天。
關注集運的朋友應該注意到,從年後開始,各大集運公司開始了新一波的降價轟炸。集運運費從去年峰值時的600+人民幣每立方,一路降至目前的逼近400人民幣每立方。

(新加坡吉寶港,集運貨船正在排隊等待卸貨。)
採訪集運公司後了解到,集運降價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從中國到新加坡的船運費降價。去年交給船運公司的船運費是2.4萬美元,今年只要1.4萬美元,相當於節省了近40%。
第二,貨櫃回流到中國。由於全球貿易的不均衡,去年年底中國的貨櫃大量運往海外,而現在這些貨櫃大部分回流到中國,所以貨櫃緊張的問題得到緩解。
說回「殭屍油輪」,新加坡作為中東-遠東航線上的重要港口,可以說和這條航線上油輪的命運息息相關。惟願新加坡海峽的「殭屍油輪」只是暫時的沉寂,能早日等來復甦啟航的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