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1月27日,聯合國確定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今年是第三個國際茶日。但早在1997年,新加坡愛茶人林美均女士具有超前意識,創立了「茶樂日」,日期定在每年的5月31日。1998年舉辦了第一屆,此後每年一屆,今年是第二十五屆。茶樂日除了在主會場新加坡舉辦,也曾在上海、廣州、珠海舉辦過。「茶樂日」舉辦日期,並非綁定31日這一天,為了方便大家出席,通常選在五月底的周末。由於疫情,前兩屆的茶樂日只能在「雲上」茶聚。

今年的茶樂日,定在5月29日(星期天)下午四時,地點選在PARKROYAL酒店(on Beach Road)里的豆花飯莊。美均邀請了四十多位茶友歡聚一堂,共話茶文化及中華傳統文化(書法、詩歌等)。美均通過「一杯茶」接引年輕人愛上中華文化,她特別邀請了二十來位年輕的華文老師出席茶樂日,希望這些「小老師們」在各自的學校里普及飲茶風尚,鼓勵學子們背誦唐詩宋詞,練習書法,熱愛並推廣中華文化。

早在1985年,美均曾在新加坡貴都酒店開了第一家堅持倡導茶文化的茶館,名曰「綠竹邨」。她喜愛書畫藝術,結交了很多中國老一輩藝術大師,譬如黃胄、啟功、唐雲和謝稚柳等,他們都是「綠竹邨」的座上賓。她和新加坡書法家潘受、畫家黃葆芳也有交情。1990年起,美均有感於宜興陶人作壺而多不飲功夫茶,而喜功夫茶者又多不擅制壺,乃親手制壺,所作之壺被稱為「均壺」,代表作品有均壺18式、「鐵頭壺」、「汪辜壺」等。

三年前林美均在恭錫街(Keong Saik Rd)開了一家私房茶室—— 「茶樂軒」,供朋友雅集,同時開辦書法班。半個世紀前的恭錫街是花街柳巷,現在成功轉型為時尚街、文化街、美食街。茶樂軒成了恭錫街里的一股清流。
新加坡華人占了七成以上,市中心的咖啡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而新加坡的茶館卻屈指可數,茶文化比起咖啡文化顯得「不足掛齒」,這個現象值得思考。在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相對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可以設想新加坡能有今天的局面,國民一定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每個人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靜下來,喝一杯茶,放慢生活節奏。喝茶不僅是生理層面的事,也會產生心理的美感,走進自我營造中的大自然。新加坡是個生態環境相對單調的都市,生活在這裡的人,尤其需要親近茶、需要茶的滋養、需要茶帶給我們的想像空間。
是的,時候到了,新加坡需要一杯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