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力捷(前排中)與友人聯手開檔,更將傳統滷鴨煮成清真版。(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訊)因疫情停辦3年,由城市能源(City Energy)和《新明日報》聯辦的第13屆「城市小販美食獎」前日在麥士威熟食中心舉行啟動儀式。
除了讓公眾從8種本地人氣小販美食中投選心目中的「新加坡最受歡迎國民美食」外,也新增兩獎項,當中「新興小販」獎項為肯定和表揚過去5年內剛開業的「新晉小販企業家」而設,獲獎者將獲得每月煤氣回扣,鼓勵他們在行業中繼續前進。
有望角逐獎項的陳力捷,畢業自本地香陽環球廚師學院,學的是西式料理,還一度前往美國,在一家酒店的義大利餐廳當一年實習生。他在疫情間回國時,得知繼承外公「成興福建滷鴨面」、在紅山熟食中心經營檔口的舅舅打算退休。
不忍外公的心血就此付諸東流,陳力捷最後決定與幾名友人一起接過這個逾40年的老招牌,並改名為「金門成興」,在1年多前於廈門街熟食中開檔。
「祖父歷經動盪不安的年代,在1944年從金門隻身到新加坡打拚,靠著廚藝辛苦闖出一片天,如果他的手藝就這麼失傳了,非常可惜。」
接手後,他在食譜上進行調整,包括從馬國引進當地宰殺的鴨只,成功爭取到清真(halal)認證,開拓客源。
陳力捷也在食譜中減鈉,讓滷鴨吃起來不那麼咸,更貼近新國人的口味。
「我之前接受的是西式培訓,接手攤位之前完全沒接觸過小販料理,兩者的廚房運作和環境很不一樣。我得重新習慣新的烹飪流程,也將廚房重新設計以提高效率。」
陳力捷為淮備食材往往得提前數小時到檔口,每日工作超過12小時。
他說:「我們幾乎樣樣都是手作製作,包括辣椒和特製沾醬,希望公眾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