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似「貨櫃」,新加坡微型健身房「遠離喧囂」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在新加坡,一種鮮黃色的「貨櫃」開始出現在機場、公園、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貨櫃」里,人們正在汗流浹背地運動。這種新式的微型健身房中,有跑步機、舉重器械和其他健身設備。這種健身房讓人能夠避開傳統健身房裡擁擠的人群,以及新加坡持續全年的高溫高濕氣候。

據彭博社報道,在一個面積18平方米的微型健身房裡,60分鐘的費用約為12至15新元(1新元約合5.3元人民幣)。用戶可以通過本地公司「健身艙」(The Gym Pod)運行的應用程式來預訂這種微型健身房。2018年開業的「健身艙」目前在新加坡大約有12萬註冊用戶。另一家初創公司、2022年開業的「我的健身實驗室」(My Gym Lab)在新加坡開設了10個迷你健身房。
這些微型健身房採用自動化科技,用戶能通過應用程式預約運動時間、控制健身房的開關。每個「貨櫃」同一時間最多能容納3人同時訓練。此外,健身房24小時開放,方便鍛鍊習慣不同的人群。熱愛健身的新加坡居民為這兩家初創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新加坡體育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22年約74%的人表示每周至少鍛鍊一次,較2015年54%的比例大為提升。
新加坡健身聯盟聯合創始人坎貝爾表示,微型健身房價格實惠且使用方便,對消費者很有吸引力,「環境也非常安全和衛生」。「我的健身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奧馬爾·馬丁說,他發現一些客戶在傳統健身房有會員身份,但仍然不時去迷你健身房,「以享受遠離喧囂的安靜時光」。
彭博社稱,私人教練也是微型健身房的潛在客戶。肖恩·蘇已經當了7年的教練,他過去常常把客戶帶到公園等戶外場所鍛鍊,隨身帶著他放在麵包車裡的健身器材。不過最近,他經常去微型健身房。「因為我不用帶太多東西」,蘇說。他對這種商業模式很認可,現在他擁有自己的專屬微型健身房,約70%的客戶選擇在微型健身房上課。
新加坡的氣候環境也有助於微型健身房的發展。今年5月,新加坡的氣溫達到了40年來的最高水平,有空調的微型健身房為喜愛戶外鍛鍊的人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此外,對於經營微型健身房的企業來說,在一個房價較高的城市,自動預訂系統和占地較小有助於降低成本。「健身艙」品牌合作總監彼得·林說:「與許多其他必須雇用前台經理或清潔工的健身工作室相比,我們通過這種方式減少了很多開支,使我們能夠持續運營。在疫情前,銷售已經呈上升趨勢,封鎖措施實施後,這種勢頭加速了。」
這兩家初創公司都表示,它們已經盈利,並計劃擴展業務。林說,該公司在美國芝加哥開設了兩家微型健身房,目前正在加州、紐約和佛羅里達州等地尋找機會。在線健身出版物「出汗生活」創始人珍妮·科恩表示,微型健身房在美國仍不常見,但人們會對這類設施產生興趣,尤其是大城市的女性。她說,「越來越多女性開始走入健身房,但這並不意味著健身房對她們來說是一個舒適的空間,微型健身房為她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