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目前處於疫情解禁第二階段。 6月是解禁第一階段,孩子們開始回到校園;中小學畢業班完全複課,但其他年級則是分成高年級和低年級兩批,隔周輪流去學校。
例如小學一年級的芝麻是第二和第四周去學校,第一、三周HBL。
6月的第二周結束時,我正準備寫一寫「小一學生返校第一周」,就迎來了第三周的周五開始解禁第二階段的消息: 6月19號開始,興趣班、餐廳、5人以內的朋友互訪都開放了……
有趣的是第二階段剛開始那幾天新加坡一直大雨,似乎是老天在提醒大家還是要少出門。我想的是,涼爽的天氣,戴著口罩出門也不會那麼悶熱吧。 這周開始,全員複課。其實上周芝麻再次回到學校上課後,就一直接著上學了,不再HBL了。
而我在家門未出3個月之後,也在7月戴上口罩出門接送娃上興趣班了。
回顧著歷史性經歷的上半年,我覺得2020年的下半年,還頗讓人期待。
01 — 學校生活的變化
芝麻回校上課後,大家問她,感覺怎麼樣呀? 她說,挺好,就是要戴口罩。
人人出門都要戴口罩的今天,買口罩已經不難,新加坡政府也有給大家免費口罩。
最近,我們又可免費再領兩個口罩,這第四批口罩和前兩批一樣是可重複使用的,更好的是,需要更多這種口罩的居民也可以網上預購,每人最多買5包。
芝麻現在每天戴著新加坡政府第三次分發給所有居民的口罩,成人款是黑色的,兒童款是白色的。

口罩的包裝正面 三層材質,使用壽命為30次清洗

口罩包裝背面,介紹戴法和清洗方式 看到上圖的小格子了嗎?一共30個。芝麻每天放學到家,摘下口罩,洗手時就順便把自己的口罩洗了,然後在小格子上打一個勾。勾滿30個,就代表這個口罩可以壽終正寢了。
上學時還有個課間餐時間,除了疫情開始後就定點分批的安排,我知道學校食堂還改賣套餐了,因為學校有通知讓家長準備正正好的零錢購買,減少大家現金往來所帶來的風險。

芝麻所在小學通知的課間餐安排 芝麻放學回來也和我說著在學校的見聞: 學校發了護理袋(care pack),裡面有一些讓大家保持衛生習慣的用品,還有個面罩(face shield,媽媽你幫我梳頭的話馬尾辮可以扎得比較高,會比較好戴面罩),在課間餐摘下口罩時戴。
當她吃XX牌子餅乾的時候,XX同學很羨慕說這個口味現在是斷貨的,但也不能分享食物,現在一張六人桌只坐固定三個人;學校書店不是讓大家進門去逛買文具的了,而是開個小窗口。
02 —過完半年的心情
往年在過去了半年之後,似乎可以曆數的經歷很多,比如去過哪些地方走走看看了,可今年太不同,過年開始就憂心忡忡,然後就是儘量宅家和各種小心翼翼。
隨著7月的到來,各國各地逐步恢復生活秩序,比如新加坡大選開始啦,我也思考了一下現狀的積極一面。
首先,疫情嚴重程度這段拋物線上,現在已經走過了峰值,那現在和之前的同等嚴重程度時不同的是,人們的防護意識大大提高了。出門的安全性提高了。
其次,有過之前的關禁閉感受,現在格外珍惜逐步放開的點點滴滴。
餐廳可以堂食、圖書館也開了,超市官網有新鮮的肉類和魚蝦了,下單恢復基本半天后就送到。
更多的人在這段時間學會或者習慣了網上購物,也把生活回歸到最簡單的本色。以前出門去美容美髮美甲,現在要麼在家自己弄,要麼乾脆就不需要。
其實疫情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更多的相聚時光,雖然有更多朝夕相處可能帶來的雞飛狗跳,但很多人都宅出了做飯、園藝、健身等新技能,或是試水電商平台等為職業發展了新可能。
這段時間有不少被疫情推動而加速發展的行業,比如宅家的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的外賣快遞行業。
要知道十多年前,我從天天和同事一起點奶茶外賣送到辦公室的國內來到新加坡時,發現似乎只有麥當勞和必勝客可以外賣的驚訝嗎?(是的,那時候沒有熊貓袋鼠GrabFood)
而今年,海鮮下了漁船就可以送到家門口、高檔餐廳也紛紛提供外賣、跑腿代購有了正式平台……
前些天我登陸ActiveSg,原本是訂公共運動場地的應用程式,現在除了把運動課程改到線上,還推出了尋醫問診的視頻方式。

還不想走進診所就可以致電62500625。
我還很開心自己以前念叨的衛生習慣,現在成了被宣傳的常識/共識:隨身帶免洗洗手液、用公勺公筷、不要用咬過的食物去沾共用的蘸醬、吸管等一次性餐具要獨立包裝…… 至少現在所有人到家都先去用洗手液洗手了。要知道這在從前,是不少人面對客人來訪,要一起吃飯或者要抱自己孩子時,很想提醒又不好意思的事。
芝麻還蠻有想法,主動說她要把帶去學校的糕餅零食在家就拆了包裝放進餐盒:這樣洗完手就能吃了,也不需要再去丟包裝;食堂垃圾桶那兒也會有別人,也比較髒。
03 —再次出門的感受
6月幼兒園複課時,朋友對我說:太久沒出門了,昨天只是重新開始走路接送孩子,今天居然腿酸!
好在我有在家運動的習慣。
小區的泳池和健身房已有限開放
但從前聚集著孩子玩鬧的空地還是圍起來的 作為相對宅的人,我還蠻高興出門時現在大家比較有社交距離感,以前在公共場所被陌生人靠太近時總是很鬱悶。
社恐們估計也會喜歡人人都戴口罩的街道,遇到熟人不想打招呼還可以藉口說沒認出來。
芝麻告訴我,現在校車上大家都會自覺一人一排座,如果不夠座位了才會兩人並排坐。
熱情的她很開心地說:今天有個女生上車時每排都已經有人了,我就問她要不要坐我旁邊,好高興!我今天又交到一個朋友!

的士站座位也標註了不要排排坐的一米社交距離

麥當勞戶外區還可用餐,但圍成唯一出入口模樣 有店員在給進店人們量體溫。

本有多個出入口的商場和店家只保留正門通行 減少出門的人們也沒有啥隱藏行蹤了吧,因為進出商場都要掃碼,不在商場裡的店家一般也在門口貼上SafeEntry的二維碼供大家自行登記。

每個地方有自己的專屬二維碼 雖然有點麻煩,但新增確診病例後,政府會根據他什麼時間去過哪裡,及時通知和檢測同一時間地點出現的人們。所以為了自身安全,大家還是很願意多這麼兩步的(新加坡人也相對聽話)。

若Check In後不關閉網頁 離開時點Check Out即可 新加坡之前推出的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現在已經有多種語言,除了默默記錄近距離接觸的人,登陸以後還可以很方便地掃SafeEntry系統登記到訪。 我們慢慢會習慣這種出門方式,除了帶上手機,還要記得戴口罩。
畢竟,日子還是一天天過去,孩子也一樣在成長(比如芝麻主動提出嘗試後,現在下了校車就自己從小區門口回家,我們不用戴上口罩下樓接一趟)。
調整好狀態迎接新常態後,我們關注的就還是從前的那些生活小點滴。
譬如芝麻放學一到家就很開心地告訴我,他們在學校第一次去了生物園(EcoGarden):「我看到了青蛙還有蝌蚪!」 (本文來自公眾號「Leafy主婦」,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