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收到網友投稿,吐槽自己搭乘飛機時遇到的一系列糟心經歷......
以下是網友原文:
之所以選擇這個航空往返上海和新加坡,一是因為它的價格優勢及時間精準,二是因為它航班延誤幾乎為零。5年來,它一直是我穿梭於這兩個地方的航班首選!
今年6月假期,準備返滬前,我按原來的習慣駕輕就熟地發了份郵件給航空的客服,用兒子的學生證申請行李升級。以往有了學生證,行李都可以從15公斤免費升級到33公⽄,這種申請我每年都會操作將近四次。
這次,同樣不到15分鐘客服的回覆郵件就躺在我的郵箱裡,而我過了半小時才去點開,只是想確認⼀下結果。點開卻發現這次不是熟悉的:「感謝您的信任,您的行李重量已從......」而是,「對不起,接公司通知,從2019年3月1日起我們已取消了這類升級......」
暈,這是要我們自己買行李票了,畢竟15公斤去掉包的重量根本裝不了什麼。
回上海我們一般沒有什麼行李,因為新加坡的確沒什麼東西值得帶回上海的,回程的早晨, 我只是把需要帶回去的衣服、書,和朋友託付要帶的三大罐潤膚乳放在箱子裡。稱了一下已經13公斤多了,箱⼦自重就6-7公斤,不升級根本放不下什麼,嘀咕了一句。隨身背包里就電腦和證件,一定不會超重。打包回程很輕鬆!

晚上打的到機場,小小的新加坡,再遠的地方也不過半小時的路程,我們輕車熟路地到了該航空的櫃檯換登機牌,行李剛放上運輸帶,就聽服務小姐說:「您是要買5公斤行李票還是把東西去整理一下?」
我脫口而出:「我沒超重啊?你們不是15公斤行李託運嗎?」
「對不起,從今年3月1日起免費託運已經從15公斤改為10公斤,但隨身行李從5公斤增加至7公斤,我們總的重量沒減反加了,所以您可以選擇把一部分行李放在隨身行李中。」
「10公斤什麼都放不了呢,這個更改就是變相讓我們購買行李票,旅客很少願意把行李背在背上吧。」我嘴上說著,手上已經把行李拉開取出裡面最重的三桶潤膚露扔進背包里,背包被瞬間撐得鼓鼓的,託運的箱子立馬就通過了,心裡一輕鬆,想著還好沒差多少份量。

可還沒輕鬆5分鐘就在入關口被攔住了,我一臉懵懂不明白為什麼?只聽海關人員問我:「你隨身行李有什麼液體嗎?」
我很自信地說:「沒有啊!」
他又說看到三大罐東西是什麼?我⼀下子明白過來。
「潤膚露。」我情緒失控地說,「就是這個潤膚露,該航空和行李託運也沒有明示,偷偷地改了託運分量,害我剛剛沒考慮清楚把這最重的潤膚露從箱子裡拿出來放到背包里了。這可怎麼辦啊?朋友托帶的東西,現在也沒辦法交代了。」
說的急了,情緒有點激動,一位華人工作人員好心地問:「她們剛剛看你拿出來潤膚露有沒有提醒你不可以隨身攜帶啊?」
「沒有啊,怎麼辦呢?」華人工作人員轉身跟旁邊掃描發現潤膚露的工作人員解釋,希望他可以通融⼀下,但只見工作人員面無表情地拿出三罐潤膚露說:「它們都超過隨身攜帶標準,只能沒收。」便無可爭議地把它們都扔進了垃圾桶!
一瞬間一萬條辯解的理由湧上心頭,可我剎那間又忍住了沒開口。不服氣、不甘心,但也有⾃己慌亂間的大意。我讓自己冷靜下來,算了,權當買個教訓了,下次選擇該航空時要慎重點了,它的優勢已經下降!我暗暗告誡自己。

(安檢通道)
登機後,心裡有了不痛快讓本來就在飛機上睡不著的我更加無法入眠!好在現在飛機上可以開手機,聽聽下載好的書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夜裡大部分旅客都進入夢鄉,耳畔時不時傳來各種深淺不一的呼嚕聲,我旁邊過道對面是一對帶著一個4-5歲孩子的年輕夫妻,大概起飛後的2小時有幾個機組人員急急地走到他們身旁俯身詢問,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一會兒機艙廣播響了,求助:「本次航班有一位小朋友發燒了,如果機上有哪位是醫生,希望可以提供幫助。」
我心裡想,剛剛見最後一個儲物架明明寫著「緊急物品堆放,嚴禁打開」。難道他們連退燒藥都沒有嗎?不一會兒,有一位30歲左右,衣著整潔的女士走了過來說:「我是兒科醫生,我可以幫忙看看。」
她仔細檢查過後確認應該只是感冒引起的發燒,那對小夫妻和這位兒科醫生都帶了退熱藥,但放在了託運的行李里。這時,前排的一位老先生憋不住了,說了一句:「難道你們機組沒有常規藥備用的嗎?」

(機上緊急醫療箱)
不過機組人員沒有給出回應,只是聽到身邊的一位空姐低聲說了一句對不起!
接下來的時間裡該航空體現了它應對緊急情況的溫馨:不斷有各個層階的人來到旁邊送來食物、水和各種問候,最後還讓這對夫妻帶著孩子到了前艙,他們的行為讓大家原諒了先前的不足,但我依然在思考為什麼?
大抵離降落還有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剛剛在旁邊忙進忙出的那位美麗溫婉的空中小姐來到我們前排拿出一份表格對旁邊一位看似溫和的中年男⼦說:「謝謝您先生,麻煩您是否可以幫我們填⼀份表格,證明這孩子生病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我在後排聽的真切!中年男子略有猶豫,但因為空乘前面的表現他還是點頭應允了。而他旁邊的那位老先⽣還是沒忍住說了一句:「你們這是要擺脫孩子生病跟你們的關係啊!」
空姐依舊微笑不語!我聽著,心內不免感嘆,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考慮,各大航空公司為了搶占市場或採取低價、準點率和隱形福利來獲取客戶,或用高價高品質來吸引一部分固定客戶。但無論是哪類航空公司他們都會最大限度地先保護他們各自的利益而不被客戶投訴,因為一次投訴無論事實、結果如何都會在一定時間內影響公司整體的上座率,所以用溫馨的笑臉,柔軟的話語,無關法律責任的服務來回報客戶或許是他們的首選!雖可理解,可心裡總是有一種不舒服,不知道哪天⼈與人之間可以不再如此防範,更多一份堅定的信任,我不知道,也說不清楚!
(文:蛇寶媽)
編者按:以上是網友觀點,不代表新加坡眼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