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Wikipedia)
但問題又在於,她身上沒有出現任何疑似症狀。只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去了醫院。
那天,她測出體溫38.2度,做了血壓、肺活量、X光等測試。
幾個小時候,她坐在輪椅上,由護士推她進隔離病房。

(圖源:ST)
隔天醫生告訴她:
「你感染病毒了。」
那天是2月14日情人節。
她盡力地讓自己保持冷靜,用手機通知自己的親人朋友。
可是在接下來面對一個人被隔離,情緒一旦湧出就難以阻止。
「一開始什麼(病狀)感覺都沒有卻說被確診了。」
「我在那段時間經常哭。」
「我不知道我要怎麼做才能病好。」
後來她接受了新加坡最初採取的愛滋病藥物治療,情況有所好轉。

同時她也開始將目光轉移到身邊的醫護人員身上。
「他們進進出出,每一回都要穿脫身上的防護套裝。」
「他們要做很多防護措施,每一次都要重複同樣的步驟。」

「我想醫護工作應該很累。」
「但是每次他們進入病房,只讓我感到積極和鼓勵,還有關心。」
「他們臉上沒有恐懼。」
「他們不會疏離你。」

情況四:
心臟驟停,16分鐘搶救成功!
有一名叫卓楷傑的54歲男子,是新加坡首例使用ECMO搶救回來的確診患者。
3月16日卓楷傑入院後血氧驟降,轉入加護病房戴氧氣罩。第二凌晨4點卓太太接到電話,醫院告知她丈夫血氧很低,必須立即接上呼吸器。

(圖源:海峽時報)
原本住在邱德拔醫院的他,因為肺部感染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被國大醫院派來的專家接上「體外膜式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簡稱ECMO)。
ECMO能把靜脈血引出體外,讓血液與氧氣充分氧合,再泵回體內俗稱人工心肺。

(示意圖:第一財經)
中間還有小插曲,因為使用呼吸器已造成卓楷傑肺氣壓飆升,引發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整整搶救了16分鐘,使用心肺復甦術才「重生」。
後來他被轉入國大醫院(看來還是國大醫院的醫術更為高明),在加護病房待了很多天,共使用了7天的「人工心肺」。
之後他又住了很久醫院才恢復。

(圖源:thailand medical news)
根據國大醫院透露,本地需要用到人工心肺ECMO的新冠病例不多,至今為止有4名病患使用過。
目前新加坡有150個重症監護病床,還將逐步增加到400個左右。不過目前在ICU的新冠患者只有22人。(截止5月4日)

情況五:
祖孫三代都被隔離
一個19歲在英國留學的年輕人3月19日返回新加坡,結果一個多星期後確診,與他同住的父親和爺爺程金光也先後被確診。

(圖源:todayonline)
孫子和父親都是輕症,但是爺爺程金光本身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又有心臟病和痛風,比較令人擔心。
爺爺一開始出現了肺炎,兩周後病情穩定從國家傳染病中心轉入博覽中心隔離康復。
不過出院的時候還來了個小岔子。
從國家傳染病中心離開時,老爺爺還以為可以回家了,太過興奮把自己的平板電腦都落在了醫院。
失去了聯繫方式導致他到博覽中心後,家人花了3天時間才聯繫上。

(圖源:CNA)
其實我們看新聞,發現不少在EXPO隔離的人,都希望轉回醫院。
程金光已經80歲了,加上患病,整個人的精氣神就弱了下來,甚至有時候用平板電腦看完韓劇,都不知道怎麼按下一集。
家人擔心他的精神狀況和併發症,後來協調之下轉入另一個接受穩定病患的泰和國際醫院。

(圖源:ulink)
程金光的兒媳婦就覺得應該多關注老人的需求:
「我覺得特別是有病痛的老人家,應該儘量隔離在比較舒適的地方。」
「比較強壯年輕的人如我的丈夫或兒子,則可以安排到博覽中心或任何地方,因為他們年輕會講話,也有溝通工具,去哪裡都不會有問題。」
程爺爺的兒子也住在泰和醫院,在兒子出院的兩天後,4月25日程金光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獲准出院。
一家的三代人終於都康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