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企業供應鏈發展概述(上)

2020年06月01日   •   4萬次閱讀

一個國家企業供應鏈發展是與國際供應鏈的發展以及這個國家產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新加坡自20世紀60年代獨立以來,堅持實施一貫的發展策略,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大力吸引投資,藉助外部力量發展製造業和服務業。同時,新加坡順應國際物流供應鏈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特點走出了一條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供應鏈發展之路,成為亞太以及國際公認的物流供應鏈管理中心之一。

一、新加坡企業供應鏈發展階段

(一)傳統物流階段(1980年以前)

傳統上,新加坡依靠轉口貿易為生,幾乎沒有製造企業。物流活動主要以支持轉口貿易的碼頭貨物裝卸、簡單的加工、存儲、分銷、本地運輸為主。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產業發展處於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階段。隨著改變轉口貿易機制,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面向國際市場,引進外資製造企業,發展出口型工業政策的實施,物流的概念逐漸引入新加坡。一方面,製造企業為了自身需求,積極發展物流有關業務以支持製造企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出現一些提供專門服務的企業支持製造企業的發展。例如:倉儲、運輸、貨運代理、簡單加工、報關等,但是一體化的現代企業物流還沒有出現在新加坡。

(二)現代物流階段(1980-1990年)

伴隨著管理結構提升和信息系統應用,20世紀70年代,企業開始吸收和整合部門(物料處理、倉儲、運輸等)成為物流功能部門來統一協調管理製造支持活動,一體化的現代物流管理開始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出現。

新加坡現代物流的發展主要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國際產業大轉移,新加坡把握機會,實行產業結構升級,由勞動密集型出口工業轉向資本密集型工業;推動機械化、自動化、計算機化向高度精密工業發展;並把現代物流作為國家經濟發展五大支柱產業之一。一方面,新加坡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跨國機械和電子製造企業,這些製造企業具有先進的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並把這些理念和模式帶到新加坡。另一方面,為了支持這些製造企業,新加坡也吸引了一大批國際級知名的物流運輸企業。這些物流運輸企業也把已開發國家現代物流的實踐帶到新加坡。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積極建設物流基礎設施,推廣先進技術,創造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並鼓勵本地製造企業和物流企業與國際接軌,發展現代物流。

(三)供應鏈管理階段(1990-2000年)

20世紀80年代,許多企業實施了一體化的物流管理,開發出新的製造技術和策略,使得它們可以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並在不同市場參與競爭。準時製造、精益生產、全面質量管理等戰略變得越來越流行,為了實施這些策略,企業投入大量的資源。但是,儘管實施這些策略,許多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幅度幾乎接近了實際可能的極限。因此,許多企業積極探索其他的途徑來降低成本,贏得競爭。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提出於80年代,由於供應鏈管理不僅涉及企業本身,而且包括整個供應鏈上的供應商、製造商和銷售通道等,因此,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進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占領市場份額的有力武器。

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世界經濟衰退給新加坡帶來重大衝擊,石化、修造船、出口、匯率等均受重大影響,GDP在1985年出現1.7%的負增長,失業率急速升,為此,新加坡經濟委員會提出將服務業和製造業作為未來十年推動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帶動外貿和其他行業的發展。在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出口工業的同時,著重轉向優先發展有增長潛力的服務業,使新加坡發展成為東南亞和亞太地區的區域性服務中心和物流中心,90年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在新加坡得到政府和企業的極大重視。政府分別在國內兩所大學設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亞太物流研究院和南洋理工大學供應鏈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物流供應鏈的研究和高級供應鏈人才的培養。與此同時,新加坡的製造和物流企業也十分關注供應鏈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一些企業開始把新加坡作為供應鏈的實踐基地,開始實施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

(四)全球供應鏈管理階段(2000年至今)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展,全球採購、全球製造、全球銷售已成為國際企業新的生產經營模式。因此,全球供應鏈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被引入並得到普遍應用,成為跨國企業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世界已進入全球供應鏈時代,無論是製造企業還是物流企業都需要找准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制定適應新格局的發展戰略。

目前,新加坡已成為世界先進的經濟體之一,已形成電子、化工、生物醫藥、資信與傳媒物流、金融等多個產業群,是世界硬碟驅動器的主要供應國,世界較大的煉油中心和重要的區域石油交易中心,也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貨櫃碼頭之一、跨國企業重要的亞太區域物流與後勤管理中心。與此同時,政府繼續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鼓勵跨國機構設立區域運總部等;加強本地企業實力,加大企業合併,推動本地企業成為跨國機構,這些都為新加坡企業進入國際供應鏈階段創造了條件。一方面,許多跨國企業把新加坡作為其全球及區域供應鏈研發與控制中心,來管理與控制其全球或區域供應鏈。另一方面,許多新加坡本地企業也走出國門,建立了其全球或區域供應鏈網路,新加坡自然成為全球或區域供應鏈的控制中心。

經過幾十多年的企業供應鏈發展,藉助良好物流基礎設施,新加坡企業供應鏈管理達到世界級水平,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特點包括運作效率高、國際性連結強、官方採用新技術、專業化集中化發展和服務齊全。

二、新加坡推企業應發展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制定計劃來推動企業物流和供應鏈發展

為了把新加坡建成亞洲物流與供應鏈中心,新加坡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新加坡政府規劃物流業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導委員會制定發展綱要,同年新加坡貿易發展局聯合13個政府機構,其中包括海關、經濟發展局、民航局、生產力及標準化局、諮詢發展局、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等,展開「1997年物流業提升及應用計劃」。在該計劃成功後,新加坡政府又先後推出了「1999年物流業提升及應用計劃「以及2001年物流業提升及應用計劃。這一系列計劃成功地將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環節整合成「一條龍」服務。

為保證新加坡在物流供應鏈方面的領先地位,2002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和新加坡標準,生產力與創新局又為新加坡物流和運輸業推出了五年期物流發生產力路線圖,這個路線圖主要包括協助相關企業通求創新,提高生產力和充分利用本身資源來改進整體競爭力。

(二)國家投資建設一流的物流基礎設施

新加坡的遠景目標是把該國發展成為集海、陸、空、倉儲為一體的全方位綜合物流樞紐中心。基礎設施是新加坡物流發展的基本保證,由於基礎設施投資大,回收周期長,一般由政府投資建設,新加坡政府主要在以下基礎設施進行不斷的投資。

1.航空物流設施。新加坡航空物流的代表是樟宜國際機場,被譽為東南亞最現代化的國際機場,每年接送乘客超過5000多萬人次。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亞太地區最佳機場」、「世界最受歡迎的機場」等。民航局制定更新樟宜機場的發展規劃,以確保機場有足夠的能力應付亞太地區航空交通的強勁增長。

2.沿口物流設施,新加坡有優良的深水港,興建了四個貨櫃碼頭。新加坡港務集團在新加坡每年裝卸超300萬個貨櫃,是世界最大的單一箱運碼頭經營機構之一。

3.陸路物流設施。新加坡積極發展公共運輸,並以多種手段控制以私家車為主體的私人交通的增長。公共運輸系統完整,方式多樣,包括地鐵、輕軌、公共汽車、計程車系統等,網格覆蓋面廣,運行快捷高效。電子公路收費系統是新加坡政府已經實施的一項先進的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統,進人繁忙中心區的車輛在經過系統電子閘門時,均會被自動扣除一定費用。

(三)依靠跨國企業帶動本地企業供應鏈發展

由於具有一大批國際著名的跨國製造企業和物流企業,新加坡是通過跨國企業帶動本地企業供應鏈發展的典範。

新加坡經濟發展成功的模式之一是吸引一大批跨國製造企業到新加坡投資建廠。為了配合跨國企業的發展,新加坡積極鼓勵本地企業和跨國企業合作,並要求本地企業適應跨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和供應鏈需求,因此產生了ー大批了解國際供應鏈管理理念與模式的本土企業,帶動整個新加坡企業供應鏈發展。

新加坡也吸引到大批的世界著名的物流企業在新加坡落戶,這些物流企業是為支持跨國製造企業的物流供應鏈需求而來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物流供應管理理念與模式。由於這些跨國物流企業需要本地物流企業的支持,也帶動了本土物流企業的發展。

(四)鼓勵本地公司的國外供應鏈發展

新加坡採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策略發展物流供應鏈產業。一方面,引進世界一流的物流供應鏈公司到新加坡投資企業,並鼓勵本地企業與國際企業的合作,學習國際企業先進的物流供應鏈理念和實踐。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確實的計劃幫助本土物流供應鏈企業走出國門,發展成為新加坡國際企業。2002年更名的國際企業發展局專門負責推動新加坡企業「走出去」。企發局通過「3C框架,即培養實力( competency),拓展網路(connections)、提供融資( capital),設計了多種鼓勵、支持和合作計劃,包括減稅、合作夥伴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等,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盲目和失誤。新加坡重視發揮駐外機構作用。企發局在全球設有超過37個海外中心,承擔調研、信息,協調和」走出去」促進工作;經發局在全球主要國家設有近20個代表處從事服務和引資促進工作等。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斯加坡許多物流供應鏈企業已走出國門,成為亞太區甚至國際化的知名物流供應鏈企業,如葉永福物流集團、新加坡郵政等。

(五)創新物流供應鏈管理

新加坡在吸引國外物流供應鏈企業,學習先進物流供應鏈理念和實踐的同時,不斷根據本國實際創新物流供應鏈管理。

1.堅持物流供應鏈理念創新。新加坡政府每5~10年會對世界經濟和本國發展進行總結和展望,提出新的富有創造性的發展理念,同時也鼓勵企業提出一些開創性的理念。在物流供應鏈方面,新加坡政府和企業提出許多創新理念,如自由港、自貿區、供應鏈神經控制中心、第七方物流(7PL)等。

2.堅持物流供應鏈創新。新加坡堅持以優厚條件吸引世界一流物流供應鏈大企業到新加坡投資或建立地區總部,利用其領先優勢培育本地產業集群。吸引外資時,重點突出企業的核心產品、技術研發部門或最先進複雜的生產流程以及物流供應鏈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