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邦孝大法官2005年在新司法年開幕禮上致辭。(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新加坡前任大法官楊邦孝今早與世長辭,享年93歲。
楊邦孝是新加坡獨立以來的第二位大法官,前後四次受委,在司法部門的最高職位任職長達15年以上。
楊邦孝認真地演繹他的司法人生,甩落司法界的假髮厚袍蹣跚步履,大刀闊斧地從司法效率上進行大改革,並大力引進科技,進一步將我國的法庭提升到世界級水平。
他在上任兩年後,已經為新加坡高等法院解決積壓待審的2000宗案件,舒緩了案件似乎永遠審不完的窘境。因為即使不考慮新案子的提呈,單要解決這上千宗案件也需要5至6年才能結案。
任職大法官期間,楊邦孝寫下了無數判例、對前所未有的法律問題提出新主張,也賦予舊法律切合時宜的詮釋,尖刻中帶出幽默,嚴厲中藏著仁慈。
楊邦孝曾是新加坡法律學會主席、法律服務委員會主席、少數種族權利總統理事會主席。
為了肯定他的傑出表現,政府於1989年和1999年,分別頒發卓越功績服務勳章和國慶高榮譽獎章——淡馬錫一級勳章給他。
2001年,他獲國立大學頒發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楊邦孝在2006年4月10日任滿退休,當時他已經80歲了。

楊邦孝(左)加入司法界之前,也曾出任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執行董事,圖為2001年政府投資公司( GIC )20周年晚宴上,已故建國總理、也是政府投資公司主席的李光耀資政,頒發紀念牌給政府投資公司董事部成員之一的楊邦孝。(聯合早報檔案照)
楊邦孝加入司法界之前,在商界也有非常顯赫的成就。
他曾出任新加坡國際證券銀行執行董事兼主席、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執行董事、金融管理局執行董事、華僑銀行總裁兼主席、新加坡報業控股副主席以及新加坡廣播機構主席和政策研究院的發起人兼主席。
楊邦孝的離世,新加坡政壇人物紛紛發文悼念和緬懷他。
李顯龍總理今晚發唁函給楊邦孝遺孀鄭惠和,對楊邦孝的逝世,表達深切的哀悼。
李總理說:
「楊邦孝是新加坡最好的兒子之一。和他那一代的許多人一樣,他在馬來西亞長大,但最後踏上新加坡的土地,為我們的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劍橋大學學習法律,在那裡他和我的父母成為好朋友。在回憶錄中,(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曾提到,楊邦孝整潔而全面的課堂筆記,如何幫助他趕上學習進度。」

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八十壽宴。2003年9月16日是李光耀80歲生日,祝壽晚宴在香格里拉大酒店的金島大廳舉行。左起楊邦孝、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醫生、李光耀與已故夫人柯玉芝、長子李顯龍總理、長媳何晶。(海峽時報檔案照) 李顯龍說,1981年李光耀邀請楊邦孝協助成立新加坡投資公司(GIC)。那時李光耀說,他選擇楊邦孝是因為他「無可挑剔的正直」。
李總理在談及楊邦孝在擔任大法官期間推動的改革時說,楊邦孝在短短十年內就將高庭審理案件的時間從五年縮短至18個月。
「律師界當時曾因為承受壓力大而提出抗議,但毫無疑問地,我們的司法制度是憑著楊先生的決心,才得以成功邁入21世紀。」
李總理也揭露了楊邦孝工作時的「趣事」。
他說,
當時為了鼓勵法官準時開庭,楊邦孝會化身為稽查員,有時候會在早上8時30分,就在國家法院外親自迎接遲到者。守時的問題就這樣奇蹟般的得到改善。
此外,楊邦孝對招募和指導有前途的年輕律師也很感興趣。他會定期走訪大學校園,找出最有能力的法學院學生,並鼓勵他們申請成為法官的法律助理。不少人也這樣做了。
「有些人後來成為高庭法官和法律界的高級官員。他們提起楊邦孝時,語氣總是懷著無比的喜愛和愛戴,並回想起他對生活的熱情與幹勁,以及他在吃午餐或晚餐時與大家分享的足智多謀故事。那些有幸與他共事過的人,都很感激當年他對他們生活上的關照,以及他為那些長期服務的員工們退休後的默默關照。過去幾個星期,當楊邦孝躺在醫院裡的病床上,他的前法律助理們是探望他的常客。」
李總理最後寫道:
「如果我不提及楊邦孝和父親李光耀之間,以及我們的家庭之間的親密友誼,那我就失職了。楊邦孝和李光耀一生都是親密的朋友。兩人的友誼建立在互愛互敬基礎上,是在一起對抗殖民主義的歷練中鍛造出來的,然後通過他倆共同致力於建設這個國家進一步得到鞏固。邁入暮年後,他們依然享受彼此的陪伴,經常一起用餐。」
李顯龍今晚7時15分也在個人面簿上再次寫道:
「對我個人而言,楊邦孝是我們家一位珍貴的朋友。我父親是在劍橋上學時認識他的,我第一次見到他和他的妻子是在我很小的時候,當時我的父母去吉隆坡探訪他們。」

他說:
「剛在本周開幕的高庭的『司法遺產展廊』(Judicial Heritage Gallery)就對楊邦孝進行了特別的介紹。我昨天也去了那裡,希望新加坡人也能前往參觀,了解更多關於他的成就。」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今天下午也在個人面簿上悼念楊邦孝。

尚穆根說,前大法官楊邦孝是一位偉大的人、是一位致力於建設新加坡及其制度的無私巨人。
他的成就遠遠超過法律,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傑出表現。
「我很榮幸能在楊邦孝擔任高庭法官、後來成為大法官期間成為一名執業律師,有幸見識到他在庭上如何審理案件。」
敏銳,極具可行性,站在他的面前令人生畏。
尚穆根形容說,對律師來說,聽到案件由楊邦孝審理時,總會引發兩極反應。那些做好上庭準備而且不浪費法官時間的律師可能不會太在意。但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就上庭,楊邦孝肯定會很直率不客氣地表達他的意見。
尚穆根記得,
有一次在上訴庭,當他要起身為客戶辯護時,楊邦孝要求他把筆記都收起來,憑記憶提出論點。
尚穆根說:
「他當時只給了我30秒時間整理思緒,然後替客戶向上訴庭陳詞。」
尚穆根說,楊邦孝在任時堅持不懈地推動司法改革,讓一度毫無生氣的法律制度從沉睡中甦醒,跟得上時代步伐而卻精益求精。楊邦孝在任職的十年內,就對國家法院作出近1000項提議。
「他的努力為新加坡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新加坡被視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國際法律中心,擁有強大的司法體系。我們的司法體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樣子,歸功於他的獨特眼光與遠見。」
他們是建設新加坡的巨人,如今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才能高瞻遠矚。
哈莉瑪總統今天下午也致函楊邦孝遺孀,對楊邦孝的逝世表達深切遺憾。

哈莉瑪說,楊邦孝為響應服務國家號召的,是紳士的光輝榜樣。他為我們的後代留下了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總統在唁函中指出,楊邦孝在1990年至2006年擔任大法官期間,對司法界的轉型和新加坡司法制度做出卓越的貢獻。
她說:「提及楊先生就經常會聯想到他對法庭案件審理程序有非常高的要求,以及他在檢討隨意對初庭判決提出上訴者的刑期時秉持的嚴肅態度。」
楊邦孝在卸下大法官職務後,也在不同崗位上服務,包括從2007年至2013年擔任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成員。哈莉瑪指出,歷任總統因此可在行使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力時,參考他多年來在司法與銀行界的經驗。
楊邦孝在回到司法界之前,在銀行界也有非常顯赫的成績。他曾出任華僑銀行總裁兼主席,1981年也幫忙成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擔任該公司的執行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