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佳家庭餐館—莆田

(一)品牌起源
「新加坡中餐第一品牌」,連續四年摘得米其林一星,曾獲蔡瀾、梁振英、林青霞等諸多名人點贊,莆田眾多榮譽的背後,是福建華僑方誌忠在異國打拚而後榮歸祖國的故事。
2000年,方誌忠在新加坡創立了莆田餐廳,目前已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中國香港、台灣、北京、上海等地開出了61間店,2018年營收突破10億人民幣。
20年前,方誌忠舉家從福建莆田移民到了新加坡。這個在外漂泊的異鄉人,因為太過想念家鄉莆田菜的味道,便動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在新加坡開一間莆田餐廳,如此一來既可以一解自己萬里之外的鄉愁,又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家鄉的這份美味。
然而,情懷並不能當飯吃,一個餐飲「門外漢」,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要經營一個極其小眾的中餐菜系,困難和挑戰不言而喻。

當時,方誌忠直接將餐廳取名為「莆田」,但是「莆田」是什麼?賣什麼?新加坡沒有幾個人懂,再加上餐廳又開在一個比較落後的地段,開業後差不多3年的時間裡,莆田的生意一直沒有任何起色。
當時,附近新加坡電視台的「好吃嘴」們偶然發現了莆田的美味,在黃金時段幫莆田做了一個節目,把莆田是什麼、做什麼菜、味道怎麼樣,以視頻的形式呈現了出來,節目播出後,莆田便在新加坡一炮而紅。
2014年,在東南亞的擴張小有成績後,方誌忠決定將莆田帶回祖國,闖蕩全球最大的中餐市場。
第一站定在香港。香港靠近內地,餐飲市場非常發達,原本方誌忠打算先在香港鍛鍊一下莆田,把門店調整到最好,再進入內地市場。
莆田進駐香港的第一間店便大受歡迎,無需進行更多調整。於是,次年,莆田便正式進軍內地市場,陸續落地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5個餐飲競爭最激烈的城市。

初進國內市場時,方誌忠察覺到,相比海外,國內餐飲競爭更激烈,而因為美團點評等的快速發展,國內餐飲數字化水平更高、速度和發展也更快。為了打開國內市場,方誌忠從第一家店起就開始美團點評進行了深度合作,進行品牌推廣。
和美團點評合作後,通過美團點評的推廣通、商戶通、開屏廣告等功能,莆田成功實現了最大限度的品牌宣傳曝光,用最快的速度讓國內的消費者認識了這個新加坡來的新品牌,找到他們的新餐廳。
上海第一家莆田開業時,門店所在商場都還沒開張,除了莆田一間店都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得益於品牌的底蘊以及前期和美團點評合作的宣傳曝光,莆田竟然一開業就火爆,並開始排隊。
(二)經營特點
1、以食材為營銷點
莆田菜需要細細品,越品越有味道,因為每一道菜都特別用心。當然,為了提升爆品效率,提煉10大必點菜也是必須的。
(1)7天採摘期的頭道紫菜
莆田的紫菜進貨價比普通的高很多——因為頭水紫菜,一年只有頭7天的採摘期,過了這個時限,紫菜就沒有那麼脆。

(2)細細養的哆頭蟶
莆田獨有的「哆頭蟶」,都是裹著當地的灘塗黑泥運到店裡來的,以保證鮮活度;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後,哆頭蟶更加鮮美白胖,肉甜無沙。

(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非物質文化遺產,細如髮絲,烹飪方式是直接干炒,汁水剛好吸干米粉,再炒干。

在莆田,每一道菜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目前平安店總共70多道菜,明年將更加聚焦,常規菜品精簡到40道左右,加上每季主打的季節菜的5-8種吃法,來滿足食客的需求。
2、店長制——「店長是一家門店的主人」
要說莆田近幾年間最大的改革,必然是莆田門店推行的「店長制」。店長就是一家門店的老闆、主人,而不僅僅是集團下方的一個執行者。
隨著莆田不斷擴展新地域,莆田開始重新審視原有的各地總經理層級制度,而更為扁平化的「店長管理」制度便從2018年1月開始應運而生——原本各地區的總經理職銜取消,原本的營運主管也直接調整為餐廳店長。
門店經理就是該店的老闆,一家店的決策和財務都由店長決定,從而最大化激勵店長。原本的餐館分成樓面與廚房兩大部分,合二為一改由店長負責。每間莆田分店各有一位店長全權負責,直接彙報給集團副總裁。
面對疫情,每位店長聚焦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竭盡所能從細節做好防疫、想盡辦法提升門店效能,讓莆田在困難時期也保持穩定。
3、分紅制度——「把員工照顧好,他們才有動力去照顧客人。」
設立了統一及透明化的分紅制度——集團每年無論利潤是多少,都堅持把30%的稅後利潤拿出來分給大家,從後勤到門店,與全體員工一起分享成果(每個員工從第一天工作開始就可以參與)。
據介紹,評級ABC影響到每家店的分潤,C店可能被A店拿走分潤的40%,因此門店對評級非常重視。
通過分紅,莆田員工的薪酬水平基本高於行業標準,優秀的店長甚至能拿到百萬(人民幣)年薪。
4、培訓機制——「真正的自我提升,給足員工做管理的底氣。」
隨著近年莆田新店越開越多,在完善「店長制」的同時,加快人才培養需也是莆田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據了解3年來平安店管理組到各地參加培訓超過10次。
莆田擁有一套系統性的員工培訓制度,每一個進入莆田的員工都需要接受莆田管理學院的入職培訓,需要通過考試才能入職。
在職期間也有專業的培訓師進行現場培訓或在線培訓,學習後還需參加考試,通過認證後才能擢升晉級,確保全體員工獲得公平對待。
莆田希望提供給每一位員工充實自我的機會和平台,在這裡每個人都有出頭的機會,不僅是錢包富足了,內心也要富足。」
(三)發展方向
莆田明年計劃進軍日本,目前也在評估美國市場:「海外市場有無限的機會,未來必定要往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方澤嘉關注的是,如何把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特色帶出去。「我們從小紅點走出去,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
莆田以福建菜為主,但是海外分店的菜單上都會有一欄『非常新加坡』,還有辣椒螃蟹、馬來風光、榴槤甜品等等。
創始人方誌忠表示,新加坡這個國家賦予了莆田很多發展的機會,將用「YUM SING!新世界」作為反饋新加坡的方式,希望通過食客體驗後的口口相傳,將濃縮的新加坡最好一面傳到亞洲乃至世界。
內容編輯 l 張瑩瑩;
翻譯/播報 I 畢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