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遊學和研學項目層出不窮,各個學校和教育機構都在組織相應活動來開闊學生眼界。作為一所擁有25年經驗的老牌IB學校,匯佳研學背後的設計理念是什麼?又是如何將研學與IB課程緊密結合的?
以正在進行的新加坡研學為例,我們採訪了本次行程的設計者——小學部校長游毅先生,從他的講解中尋找到了答案。

小學部校長游毅
赴新研學是匯佳的傳統,已經持續了十年之久。每年新升入四年級的學生都會到匯佳的新加坡分校(Hillside World Academy,新加坡華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學習和生活。
新加坡華學校 Hillside World Academy(HWA)是匯佳在新加坡的分校,也是一所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國際學校:採用雙語授課模式,來自法國、義大利、韓國、日本、英國等18個國家的學生一起在此就讀。
無論是校園裡還是課堂上,隨處可見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碰撞,學生真正進入到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社區學習。在新加坡建立分校,體現了匯佳「教育無國界」的理念。學生的學習範圍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學校、自己的國家,而是延展到全球的各個地區。

匯佳新加坡分校校區

匯佳新加坡分校校區
早在十年前,匯佳董事長王志澤先生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研學將成為未來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讓學生走出課堂,把IB的探究主題和探究習慣帶到實踐中來。
赴新研學項目由此成立。十年之後,在多年累積的經驗之上,游校長將項目再次升級,從一個本土新加坡人的角度設計安排,讓體驗更加原汁原味,與IB課程結合得更加緊密。
圍繞IB的探究主題選擇目的地和設計研學活動,引導學生帶著探究任務前行並總結,這是匯佳設計新加坡和所有研學課程的核心理念。

了解新加坡公共運輸

LEGO機器人對抗賽

學習烹飪和用餐禮儀

遊覽魚尾獅公園
切合探究需求選擇目的地
「匯佳的學生在一年級到三年級已經初步探究了IB的6大主題,在思維方式和探究習慣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升入四年級之後,隨著成熟度和敏感度的大幅提升,孩子探究世界的能力和需求也更強了,所以有必要走出國門,在更廣闊的世界裡更深入地探究IB主題。」 游校長如是說。
而之所以選擇新加坡作為研學目的地,是因為它在很多方面與四年級IB探究主題緊密相關,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鮮活的案例。
「四年級需要探究宗教信仰、能量的轉化、可再生與不可再生資源等幾個方面,而新加坡在能量的再利用、多種族文化和諧共存、環境保護等方面成績顯著,所以成為四年級研學最切合的目的地。」
例如行程中會安排學生參觀新加坡新生水廠(New Water Plant)。作為水資源缺乏的島國,新加坡利用最新科技將廢水變新水,供給工商業和生活。
參觀過程讓孩子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再利用有了最為直觀的認識,參觀結束後,每個孩子還獲贈了一瓶新生水留作紀念。
「最讓我震撼的是,新加坡一滴水最多能用幾百次,任何用過的水都能循環很多很多次,最後才會進入蓄水池。而中國只有幾十次,很少會再利用廢水。我們應該學習一下。」
—— 4年級1班學生 解欣雨

參觀新生水廠

參觀新生水廠

參觀新生水廠
再比如多種族共存也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熙熙攘攘的街頭上儘是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走過。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歐亞人共同和諧生活在這個國家。
在英國殖民時期,不同種族的人被劃分在不同的區域集中生活,逐漸形成不同的種族特色區,成為現今新加坡的重要文化遺產。
研學帶領孩子深入到華人特色區牛車水(China Town)和馬來人特色區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品嘗它們的食物、參觀他們的建築,讓學生真切體驗到多種族、多宗教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培養了多元文化意識和國際情懷。

參觀牛車水和甘榜格南

參觀牛車水和甘榜格南

參觀牛車水和甘榜格南
圍繞探究主題設計研學活動
我們是誰
我們身處什麼時空
我們如何表達自己
世界如何運作
我們如何組織自己
共享地球
這是IB PYP的6大探究主題,匯佳所有小學課程全部圍繞它們展開,研學旅行也不例外,每個活動均和其中一個主題緊密相關。
比如參觀新加坡城市展覽館對應「我們身處什麼時空」;參觀政府組屋對應「我們如何組織自己」……
共享地球: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各種生物的生活環境,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深刻理解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以及為了共享地球生活中所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在這個主題下,我們帶領學生去寶萊塢蔬菜農場(Bollywood Veggies)和雙溪布洛濕地公園(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孩子們很高興地去觀察和記錄100多種動植物的生活環境,直觀了解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同時我們鼓勵他們進一步思考,國內外濕地公園有什麼區別?有哪些保護生態的措施值得我們借鑑?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
「新加坡那麼小還沒有昌平區大卻有很多濕地保護區,中國很大,但感覺濕地保護區也不是很多。咱們應該多設置些保護區。而且中國的濕地保護區就是一個司機開著一個防護車,感覺離動物們很遠,但在這裡能很近地看見純野生的鱷魚、彈塗魚、跳跳魚。」
—— 4年級1班學生 黃子芸

在蔬菜農場記錄植物

在蔬菜農場記錄植物

在蔬菜農場記錄植物
在蔬菜農場記錄植物
「我們如何組織自己」:旨在通過探究學習當今世界的各種組織結構,讓學生了解人類創造的制度和社區的相互聯繫,理解人類是如何組織自己確保社會正常運轉的,相關的社會制度和規範。
「在這個主題下,我們帶孩子到榜鵝(Punggol)去看組屋,而且是乘坐地鐵過去的,一般遊客不會來到這裡,因為這是一個普通新加坡人居住的地方。
組屋是一種新興的社區形態,政府出資建設,配有幼稚園、運動場館、醫療中心、圖書館、便民購物商場、公交站、地鐵站等基礎設施,並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
不同種族的人按照比例安排在同一棟樓里。孩子們在這能看到一個普通新加坡市民是怎麼生活的:他們居住的環境、搭乘的公共運輸、社區環境如何等等,以及政府是如何合理規劃設計這些基礎設施,如何搭建人性化服務和居住環境的。」

搭乘公共運輸參觀政府組屋

搭乘公共運輸參觀政府組屋
帶著探究任務思考和實踐
「出發前,所有學生都會從6大主題中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然後帶著相關問題出發。在整個研學過程中,一邊思考一邊實踐。回國之後,他們需要以小組形式製作一份探究報告,將自己對這個主題的探究收穫彙報給大家。」
舉例來說,如果有學生對「我們身處什麼時空」感興趣,想要探究一些社交禮儀和規範,研學中的學習烹飪和用餐禮儀項目會讓他收穫頗豐。

學習用餐禮儀

學習用餐禮儀
「我們安排學生到新加坡一個著名的廚師學院學習烹飪和用餐禮儀。大廚帶著他們做烘焙、做水果味雪糕、烹飪鵝肝,還教他們很多用餐的知識,比如正確的坐姿、刀叉的擺放和使用、餐巾的使用方法、用餐的順序、湯匙的使用方法……這些細節在禮儀中都非常重要。
當天晚上,孩子們需要著西服和禮裙,到新加坡一家米其林餐廳就餐。這家餐廳位於新加坡最繁華的烏節路的52層,可以俯瞰整個新加坡的夜景。
經過之前課程的培訓,他們能夠彬彬有禮地和服務員交談,能夠正確使用刀叉,能夠安靜的品嘗食物而不是大聲喧譁,真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