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民間社區園藝,民眾只需少量租金自家就可以有花床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園藝產業將給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如何突出特色、科學規劃,讓園藝產業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今天來到新加坡,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有著「花園城市」的美譽,
新加坡政府不僅大力發展森林公園,還鼓勵民眾爭當「城市農夫」。
新加坡的總綠化面積超過1萬公頃,人均綠地面積近18平方米。
而除了專業公司以及政府主導的綠化園藝之外,
民間的園藝熱興起,也成為了近年來的新趨勢。

(圖片來源網絡)
在新加坡的民間社區園藝中,八成的民眾選擇種植蔬果,這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
根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分析報告,這是因為新加坡環境受限,需要大量進口蔬果。
而民眾們通過種植蔬果,不但達到了園藝綠化的效果,同時也能收穫自家種植的有機食物。

(圖片來源網絡)
從2017年開始,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發起了租用園地計劃,
如今,這個計劃擴大到全新加坡11個公園,可租用的花床總共超過1000個。
公眾每年只需支付57新幣,約合人民幣285元,
就可擁有2.5平方米的「自家」花床,自由種植各種蔬果花草。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愛花草、熱愛園藝,
沉醉於奼紫嫣紅、花團錦簇之中,也樂於自己動手,享受勞動帶來的最純樸的快樂。
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氛圍何等逍遙快活,
更頗有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然自得之情。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蔬果種植,新加坡園藝技術的多樣性日益增加。
在這兩年一次的新加坡花園節中,彙集了園藝愛好者、從業者、設計公司以及眾多遊客的來訪。
不同展區中,各式水族造景,盆栽藝術,迷你園景以及由學生和社區活動者用「廢棄玻璃製品」設計的「瓶中景觀」,
無不呈現著園藝與生態環保的有機結合。
同時,新加坡優美的垂直綠化讓整個城市充滿活力。
而垂直園藝的技術和藝術呈現,也是新加坡當地園藝產業關注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