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五位。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大英國協(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經濟體之一。
為什麼選擇新加坡市場

1996年年初,大陸古玩藝術品首次在新加坡舉行拍賣會,首次讓新加坡成為藝術品市場的焦點,接著,國際拍賣巨頭佳士得與蘇富比也先後進入新加坡拍賣市場,並取得佳績。儘管現在兩家拍賣公司的重心遷至香港,但新加坡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被看好。2013年12月,著名收藏家,電子巨頭林百里、新加坡收藏名流星展銀行董事總經理陳德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亞洲藝術品走勢,表示與香港相比之下更看好新加坡。

「近兩年新加坡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才算比較火」,一位一直參與新加坡藝術品拍賣的藏家說道。2013年1月,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拍賣行日本伊斯特拍賣有限公司(Est-Ouest Auctions Co.,Ltd.)在新加坡舉辦首場拍賣會,首次吸引了大家對新加坡藝術市場的關注。對於進駐新加坡藝術市場,伊斯特拍賣行主席Takashi Seki曾表示,最近幾年,他一直見證著新加坡藝術產業的發展,「新加坡不僅僅是一座擁有大量富裕人口的重要的國際化金融中心,更是一個多家跨國公司樂於紮根的地方。隨著Gillman Village和Helutrans等藝術區的開放,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時代,我們能夠通過日本及西方眾多藝術家推廣我們的藝術。」


在目前全球藝術品藏家及拍賣行把目光聚焦於香港這一藝術品拍賣中心之時,無論是大陸的大拍賣行,亦或海外的拍賣行紛紛選擇立足香港之時,新加坡作為一個人口才500萬的東南亞國家,在兩年裡,成立4家拍賣行的速度,不得不讓人深思。這些拍賣行看好的是新加坡的哪些潛力?在新成立的4家拍賣行中,有3家有著中資的性質,是哪些因素吸引了中方資本進入新加坡藝術品拍賣市場?

在與新加坡本土藏家溝通的過程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新加坡強大的藏品資源,「新加坡有很多德藝雙馨的藏家,包括學術、品格和鑑賞方面都非常出色。從中國古董珍玩到現當代藝術,新加坡都有很深刻的藝術藏品資源。這是我們選擇新加坡非常重要的原因。另外,新加坡是非常明潔的政府,高效的機構,優美的城市環境,同時也是金融中心,這些部分也是特別選擇新加坡的理由。」

「新加坡作為亞洲四小龍,經濟比較活躍,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談到中國古玩,不僅中國人,老外也喜歡,所以我們不是盲目地選擇新加坡,因為我們看到了新加坡將會成為東南亞藝術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