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釜山著名海鮮市場——札嘎其市場的電子大螢幕標註水產品輻射正常,圖源:澎湃新聞
一些韓國家長,在核污水入海後對水產品質量憂心忡忡,擔心學校食堂里的海鮮並不安全,因此提出給孩子帶盒飯而不吃集體午餐。
對此,韓國教育部不得不強調,小學、初中和高中已全都不再使用日本產海鮮,似乎想要打消學生家長的顧慮「緊急滅火」。

韓國再度爆發數萬人遊行反日本核污水,圖源:微博@俠骨柔情方恨晚
不得不說的是,受核污染食品的副作用可能不是立竿見影的,隨著時間推移反而會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不過,一些日本人似乎對此不以為意,反而想要以「對等措施」來反制中國的禁令。

圖源:見水印
只能說,這些日本人,到現在都沒有了解為什麼周邊鄰國都如此如臨大敵。
日本產水產品還安全嗎?
新加坡專家、教授如此解釋...
這段時間,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對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做出反應。
據《曼谷郵報》報道,在日本開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後,泰國消費者委員會已經開始敦促泰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和漁業部,加強對日本進口海產品的管制。

來源:環球網
而新加坡食品局目前也暫未公開表態會禁止日本進口水產。
之前,新加坡永續發展和環境部部長傅海燕曾表示,食品局一直密切監督來自日本的進口食品,留意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量,無法通過檢測的食品將捕獲批准在本地銷售。
針對部分網友對日本水產品質量的擔憂,本地媒體《海峽時報》近日採訪了一些專家和教授,為一些民眾關心的問題答疑解惑。
1)食用來自日本的鹽和海鮮還安全嗎?
專家表示,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食用來自日本的海鮮和鹽目前不會對新加坡人構成重大健康風險,但仍需監測其長期影響。
新加坡Icon癌症中心放射腫瘤學高級顧問Choo Bok Ai醫生表示,量化風險的最佳方法是對日本海鮮的放射性進行隨機抽樣檢測。

圖源:海峽時報
他補充說道,食用來自日本的海鮮和鹽的風險程度取決於三個因素:
第一是海鮮和鹽的攝入量;
第二是海鮮捕獲地與核污水排放地之間的距離,理論上捕捉地點越靠近福島,海鮮存在的輻射量會比在其他海域捕捉的海鮮更高;
第三個因素則是人們攝入的放射性元素種類,不同元素半衰期可長可短,輻射強度下降時間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圖源:歐新社
2)食用食鹽和海鹽能減少輻射嗎?
本地健康專家表示,食鹽和海鹽沒有已知的輻射阻斷能力。
新加坡未來食品安全中心主任William Chen教授表示,據報道,唯一能夠阻擋輻射的鹽是碘鹽。
但Chen教授也示,日本此次排放處理過的是核污水其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是氚,碘鹽對此並無效。

3)食用帶有輻射的海鮮或鹽會引起哪些健康問題?
Choo醫生說,一般人在接觸輻射後會增加其患癌風險並降低器官功能。但是,只有持續高水平地暴露在輻射之下,才會導致癌症風險小幅增加或影響甲狀腺等器官的功能。
然而,人類初次接觸輻射後,可能需要10多年後才能導致癌症。

圖源:法新社
4)放射性物質會在海鮮中積累嗎?
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副教授Patrick Martin說,放射性物質是否會在海鮮中積累,取決於該放射性元素的性質。
不過,他也坦承,一些放射性元素會在海鮮中慢慢積累,但如果排放的處理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濃度較低,那麼就將有可能被洋流給進一步稀釋。

圖源:海峽時報
國際原子能機構曾經公開「背書」,表示目前檢測到的福島核污水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水平「微乎其微」。
但是,真正讓很多人疑慮的,是日本究竟能否一直維持這個排放標準?
畢竟,在今年6月,韓國國務調整室第一次長(副部級)朴購然16日在一場記者會上曾表示,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從2013年至去年共發生8次故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