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國的國慶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的大日子。
國內小夥伴喜滋滋地迎來了十一假期,據說連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起國慶期間休會,臉上都透露著笑意。

(圖源:微博)
十月一日,有人一大早天不亮起來看升國旗
有人拍下了浩浩蕩蕩地回鄉車流

(廣州網友)
新加坡、美國等國發賀電 皆盼更多合作!
新加坡方面一大早就送上了祝福
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和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分別發表視頻獻辭。


其中陳詩龍部長是代表新加坡政府祝賀中國。
他說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是本地區最成功的經濟騰飛故事。
讓14億人口擺脫了貧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接著,他盤點在疫情下,中新兩國不間斷的各種合作,甚至還提到了大熊貓凱凱和嘉嘉。

(來源:中國駐新大使館官網)
陳詩龍部長代表新加坡政府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表示過去七十餘年,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是本地區最成功的經濟騰飛故事。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讓14億人口擺脫了貧困,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今天,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陳詩龍對新中兩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在新冠疫情挑戰下展現出的強大韌性表示滿意。強調儘管疫情帶來了一些干擾,但兩國仍保持了高層交往勢頭。今年4月,哈莉瑪總統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上個月,王瑞傑副總理在第18屆中國—東協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言。維文外長今年兩次應邀訪問中國。幾周前,新加坡接待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上個月,陳詩龍部長在第18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致辭。期待王瑞傑副總理和韓正副總理今年晚些時候共同主持新加坡中國雙邊合作聯委會第十七次會議。
陳詩龍表示,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三個新中政府間合作項目持續取得良好進展。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更被證明是疫情下可靠的替代貿易路線,促進了中國西部地區和東協之間食品及醫療物資等必需品的流通。新加坡和中國不斷探索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合作領域,以確保雙方合作始終與兩國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兩國企業、商會和行業協會聯繫密切,業務交流不斷。考慮中國的新冠病例保持低位,新加坡自2020年11月起對來自中國的普通旅客重新開放邊境。新中應繼續在互認健康證明方面取得進展,為安全恢復兩國間人員往來鋪平道路。
陳詩龍強調,中國和新加坡在多邊場合亦密切合作。今年是東協—中國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對雙方關係具有里程碑意義。去年,東協取代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作為東協的最大貿易夥伴已超過10年。雙邊貿易額超過5000億美元。相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進一步推動東協—中國雙邊貿易發展。
陳詩龍表示,今年8月,在新加坡的中國大熊貓凱凱和嘉嘉誕下第一個熊貓寶寶。這是給我們的美好禮物。凱凱和嘉嘉是新中牢固友誼的見證。全體新加坡民眾都張開雙臂歡迎它們的熊貓寶寶!
陳詩龍最後再次祝賀中國72周年國慶,相信新中關係未來將不斷取得更大發展,繼續攀登新的高峰。
今天,全球各國領導人都向中國發去賀電,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圖源:CNBC)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日慶祝國慶日之際,我謹代表美利堅合眾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表示祝賀。美國尋求合作解決我們共同面臨的挑戰,祝願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在未來的一年裡和平、幸福和繁榮。」
媒體發現,今年美國的賀辭與去年相比,提到了「美國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內容。

如今的中國,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如新加坡的賀辭中提到:
中國的發展是區域中最成功的!如果對比過去感觸更深~
今年沒有閱兵 72年前的閱兵卻刷屏
雖然今年沒有,但是一段視頻在網上刷屏了,小夥伴們紛紛轉發祝福。
(在1984年國慶大閱兵後,中國按照「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的標準,小慶不安排閱兵)



194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三十萬軍民參加這一曠世盛典。
以往我們看到的都是黑白影像。

最近,中央檔案館流出的一段12分鐘的彩色影片, 是目前關於開國大典的時間最長、內容最完整的視頻,真實還原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視頻中不但有開國大典的閱兵場面,還有當時人們的生活風貌。
地點涉及北京、上海、廣州。

學生

騎兵

歡呼的群眾

廣州的花車遊行

廣州人民划龍舟慶祝 這個12分鐘的影片,是以俄羅斯聯邦檔案部門提供的開國大典彩色影片為基礎,剪輯製作的開國大典影像檔案。
早在前兩年,一部名為《中國的重生》的紀錄片在「俄羅斯1頻道」和「俄羅斯24頻道」同步播出。
這些影片是如何得來的?
原來,1949年蘇聯曾派出一支紀錄片攝影師隊伍前往中國。
在建國前後的在數月時間裡,他們將歷史畫面定格在一盤盤膠片之上。 當我們看到熟悉的黑白照片動起來時候,感覺非常神奇。
1949-1950年的這段攝製使用彩色膠片,這在當時堪稱史無前例。
蘇聯攝影師Vladislav Mikosha也曾用相機記錄過開國大典,這組照片今天也刷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