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個陸地撒骨灰設施「清心園」啟用兩年 共收逾3000份申請

本地首個陸地撒骨灰設施「清心園」啟用兩年,共收到超過3000份申請。國家環境局表示,每個月的申請增加,目前達到約150個。
將骨灰磨成粉狀,再撒入卵石地流入土壤。記者早上走訪蔡厝港墳場「清心園」時,就有兩組家庭在這裡送別故人。
受訪者說:「因為她沒有結婚,她可能要給我們方便,不需要太多的後續,這邊做完就是過完她的人生。」
另一名受訪者說:「我公公婆婆已經過世40年,政府需要使用土地,所以挖了出來。我爸爸說他年紀已經大了,不可能每年再來看他們,所以不選擇把他們放在骨灰塔裡面。」
截至今年五月,國家環境局已接獲超過3000份撒骨灰服務的申請每個月有大約150份,比一開始投入運作時的110份多了四成。
受訪殯葬業者說,一些原本打算進行海葬的客戶,最後選擇把骨灰撒入清心園。在每10名詢問的客戶中,有三、四個最終會選擇骨灰撒土。
新加坡殯葬協會執行董事何鴻材說:「有一些是年輕一輩的有些比較沒有那麼多家屬還是單身的或者對祭祖儀式沒那麼注重。所以比較偏向個人宗教的,就有可能需要考慮到底要不要這樣做。」
國家環境局說,位於萬禮的第二個骨灰撒土設施將按計劃在2025年之前投入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