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退休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看到,有的人年紀輕輕,不是什麼富二代,就有幾套房產在手,沒有朝九晚五的工作,但卻已實現財務自由;也有不少老人,早過了退休年齡,但仍在繼續工作。這就是新加坡真實的情形。那麼,你打算什麼時間退休呢?
關於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齡,自今年開始,政府已經將由原來的62歲延長到了63歲,相信在我這個年齡段,到時的退休年齡到70歲都有可能。站在政府的角度,延遲退休是有很多好處的,然而對個人來說,看法就不盡相同了,一定會有人想繼續工作,也一定會有人想儘早退休。

至於何時退休,我覺得問題的關鍵,是退休時的存款或退休金,是否夠用。如果到時的存款和每月領取的公積金夠用的話,可以說,基本是可以隨時決定退休的,如果不夠用,哪怕是退休,也只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形勢所迫,也只能繼續工作。
關於退休金夠不夠用的問題,幾年前,資產管理公司施洛德曾做過一項全球調查,調查發現,新加坡人除繳納公積金外,還會將18%的月薪存起來作為退休基金,然而這個比例遠超過15.3%的全球平均值,以及15.9%的亞洲國家的平均水平。儘管如此,新加坡還會有18%的人擔心退休金不夠用。

可以看的出,新加坡人怕輸的意識,是銘刻在骨子裡的,退休規劃的意識普遍很高,這一點我真的是感同身受。比如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朋友,工作不錯,賺的也不少,車子、私人公寓,也都有了,但平時花錢非常節省,他們也說過,哪怕是退休了,他們應該也會繼續工作,因為在他們看來,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能帶他們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也有一些人,他們的存款和退休金,也是足夠,但在退休後,還是會繼續工作,當時我也不是很理解,總覺得既然不擔心錢的問題,何必再去朝九晚五去工作呢?他們的說法是,他們已經習慣了工作的節奏,沒辦法讓自己停下來,甚至說,如果真的停下來,天天待在家裡,或坐在樓下咖啡店,擔心身體會出問題的,工作忙著點,反倒是好事,甚至說年老了能工作,也是一種福氣。也有一些年輕朋友,已經做好了退休後的打算,就是去開計程車,工作靈活,多勞多得,有沒有太大壓力,最重要的是,不讓自己閒下來的同時,還能帶來一些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在新加坡的不少小販中心,有很多步履蹣跚但還在工作的老人,他們是一種什麼狀況呢?說實話,最初來新加坡的時候,我不太能理解,畢竟老人歲數已經很大了,再讓他們工作,確實有些不忍心,甚至覺得有些殘忍。時間久了,慢慢發現,這樣做也有它的合理性。他們之所以在退休後,還要繼續從事體力工作,究其原因,還是退休金不夠,養老沒保障,退休之後不安享晚年,還要出來工作,多半是一種無奈之舉。如果退休收入不夠,甚至沒有退休收入,在健康允許的情況下,以自食其力的方式,自己養活自己。
關於何時退休的話題,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一切,在退休金充足的前提下,才能自由地選擇何時退休,以及退休後做什麼。如果經濟不到位,那麼到時只能被迫延遲退休,因為別無選擇。

最後,也建議大家,還是在年輕的時候,提早為退休做準備,哪怕說每月只投入幾百塊,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也能有一筆不小的財富,有了這筆錢,在退休時,就會增加更多的選擇空間,就不會像小販中心工作的老人那樣被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