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危險駕駛
最近幾天,一些危險駕駛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3月2日晚上約8時30分,一輛寶馬在奧菲亞路(俗稱後馬車路)和美瑤街的交接處,撞上廉價酒店的柱子,導致欄杆和路牌被撞飛,飛脫的欄杆也砸中樓下的便利店玻璃門。

同時,也有四名年齡介於32歲至68歲的傷者在清醒的情況下送院。
根據網絡流傳一段時長1分29秒的行車記錄儀視頻,可見寶馬疑為了閃避前方因交通紅燈而停下的轎車,失控撞上廉價酒店的外牆和圍欄。
畫面中一名背著背包,身穿白色襯衫的男子,恰好步行經該處,結果被寶馬從後撞上。事發後寶馬車上的駕駛者和乘客都下車查看,而不少路人也紛紛圍攏過來查看傷者的情況。
視頻曝光後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譴責寶馬駕駛員危險駕駛,並為被撞的男子感到擔憂。
02 把車開進泳池
2月28日晚上9時許,位於武吉知馬的峰景私人公寓內。一輛白色本田汽車開著大燈,前車車輪和防撞槓都浸在泳池的水中。
當時,這輛私召車從盛港前往武吉知馬的公寓,乘客是去探望外曾孫們。不料卻遇上暴雨天,私召車司機迷路近兩小時才抵達公寓。

私召車司機在通往地下停車場的入口處停下車子後,轉右駛入通向公寓會所和游泳池的人行道。
在轉入人行道前,私召車司機續撞倒了栽種在人行道入口處兩側的盆栽,再繼續往前開到公寓會所前。此時,公寓的保安人員注意到他,立刻上前敲打車窗,指示司機倒車離開。不料,司機不理會保安人員的指示,繼續向前行駛,最後開入泳池。

為了防止危險駕駛,新加政府和相關的平台都在努力完善相關的條款和法律法規,不光是機動車,個人代步工具也在其中。
03 機動車
私召車平台Grab的租車公司GrabRentals推出安全駕駛項目,要求所有租車夥伴都須完成包含安全駕駛視頻和問答環節的網上安全培訓。
公司為提升行業安全標準,GrabRentals正式推出安全駕駛計劃。

在計劃下,GrabRentals的租車夥伴都須完成涵蓋安全駕駛習慣基礎的培訓,GrabRentals也將推出遠程信息處理的試驗安全計劃。
GrabRentals的遠程信息處理將能在車輛行駛時監測租車夥伴的駕駛習慣,並根據數據,通過Grab司機應用向他們發出每周安全積分報告,提醒他們所要注意的危險駕駛習慣以及提供安全駕駛的貼士。
為了鼓勵租車夥伴養成安全駕駛習慣,GrabRentals也會推出獎勵機制,讓有良好安全積分的夥伴獲得租車折扣。
此外,所有GrabRentals的車輛也將包含完整的維修和服務配套,以降低維修時間和故障率。如果發生意外,租車夥伴也能尋求全天候求助熱線的協助。
04 個人代步工具
所有個人代步工具包括較新型的器材,寬度不可超過1.3米、長度不超過2.6米,才允許在本地馬路上使用。
電動的臥式腳踏車、載貨腳踏車及三輪車,則暫時不能在本地使用。這些器材未取得認證,可能會引發火患,危及用戶和他人的安全。

臥式腳踏車、載貨腳踏車及三輪車等新型代步車一般較大也較難操控,可能會帶來安全問題,因此政府決定為這類代步車設下1.3米寬和2.6米長的限制。
政府制定這些限制時,分別參考了傳統三輪車(trishaw)的寬度和雙人腳踏車的長度,這些都是已經在本地使用的最大型活躍通勤工具。其他已經能在馬路使用的個人代步車,日後也須遵守這項新限制。
Bike
根據現有規定,代步車重量不可超過20公斤、寬度不超過70公分的限制,才能在人行道與騎行道上通行。新型代步車同樣須遵守這項規定,才能在這些地方使用。
有些代步工具能幫到行動不便者,但也被一些人濫用。要確保需要這些工具的人能繼續使用,同時須確保能在共用道安全使用,又不影響到步行等健康出行方式。
05 安行街道
更寬敞的走道、讓行人優先過馬路的無障礙過道、路面漆上標示提醒駕車者放慢車速……街道設計不再以車輛為先,而是照顧到行人和腳踏車騎士等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讓年長者、殘障者及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有更安全、舒適和便捷的路程。
陸路交通管理局將在五個鄰里試行「安行街道」(Friendly Streets)計劃,為公眾提供更便利安全的出行體驗之餘,也為街道注入更多活力。

這五個鄰里是宏茂橋、武吉巴督西、淡濱尼、大巴窯及西海岸。其中宏茂橋的試驗區將位於宏茂橋第31街,另四個市鎮的具體地點有待確定。
「安行街道」
主要針對人流量較高,如靠近交通和主要設施的街道。它會在陸交局現有一些計劃的基礎上建設,可包含樂齡安全區、校區、優先暢行廊道(Transit Priority Corridor)及車道改建計劃,讓鄰里更具包容性,利於「走、騎、搭」(Walk Cycle Ride)的綠色出行方式。試驗項目可包含一個或多個現有計劃。
陸交局將在今年開始就「安行街道」的設計徵集社區和居民的意見,目標是到2025年落實計劃。
安行街道將根據社區的需求量身定製,有了更綠化的環境及較緩行的車流,希望能打造更好的社區空間,促進新加坡的社區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