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表示,隨著消費者出遊偏好發生改變,如何更深層地了解消費者的所想所願,提供更多定製化和沉浸式體驗的可能性將成為關鍵。
2月6日起,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試點恢復。「我相信2023年是文旅業穩步復甦、充滿希望與令人振奮的一年。」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國際航班增加,商務和休閒旅行將更加便捷。
他強調,隨著消費者出遊偏好發生改變,如何更深層地了解消費者的所想所願,提供更多定製化和沉浸式體驗的可能性將成為關鍵。

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
商旅和休閒相結合的旅遊目的地受青睞
新京報貝殼財經:出境游恢復後,國內遊客及相關企業的反應如何?有哪些產品或者計劃?
潘政志:出境旅遊市場復甦的勢頭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航班復航的速度,二是政策優化的速度。在航班恢復方面,目前每周往返新加坡和中國的航班恢復至約57趟,約為疫情前的10%-12%。相較於大眾旅遊市場,目前商務出行和高端遊客占比更多。全國旅行社2月6日起試點恢復出境游業務的通知發出後,攜程相關數據顯示,消費者出境跟團產品搜索量瞬時大漲,新加坡是搜索量排名前五的目的地之一,這些利好帶給了我們很大信心。
新加坡本地旅遊業者不斷更新和提升產品與服務,以滿足前往新加坡的跟團游、休閒旅行以及商務旅行遊客需求。例如,樟宜機場集團在過去兩年裡持續提升機場服務,並與航空公司夥伴合作,以應對復甦後的強勁旅遊需求;不少新加坡酒店也專為中國遊客推出了特色服務。
新京報貝殼財經:2023年中國遊客的出遊需求有什麼新趨勢,與疫情前相比有什麼變化,新加坡將主推哪些新產品?
潘政志:我們觀察到,消費者對「即刻出發」的旅行充滿期待,也在旅行態度上發生了轉變。其中一大轉變是更多消費者願意為可持續旅行買單,無論是環境保護還是動物友好,中國遊客都越來越重視。新加坡旅遊局一直都在致力於旅行和生態共贏,也在積極推動社會文化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其中,萬態野生動物世界的飛禽公園與濱海灣花園等項目的發展,積極為可持續旅行添磚加瓦。另一持續增長的需求,是更多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療愈身心的體驗享受。康養與文旅的結合,或將成為旅遊市場未來變革的方向之一。首屆「新加坡健康養生節」於2022年6月順利舉辦,為期10天的大型線下活動,其內容橫跨心理健康、體育、藝術、飲食、購物、保健等。
此外,我們注意到抵新旅客的組成發生了變化,從商旅客人的增加可以看出,商旅和休閒相結合的旅遊目的地,越來越受到青睞。全球首個國家級商旅微信小程序「智薈新加坡(MeetSG)」在2022年11月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重啟,用戶可以從小程序中獲取正在進行中的以及即將舉辦的會展詳細信息,例如新加坡科技創新周、新加坡媒體節、亞太海事展等各類會展,同時還能獲得美食、購物、娛樂、出行指南等城市介紹及優惠券。

新加坡旅遊局一直都在致力於旅行和生態共贏。
值得關注的是,個性化旅遊也是2023年的趨勢之一,深度游、小眾游以及高端游已逐漸成為更多遊客青睞的旅行方式。新加坡的多元融合不僅能為遊客提供豐富的旅行體驗,高端定製旅遊也受到更多關注。2022年跨年期間,我們與攜程一起推出更多新玩法,吸引廣大中國遊客探索和體驗新加坡。
這些信號為新加坡旅遊局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與思路。隨著消費者出遊偏好發生改變,如何更深層地了解消費者的所想所願,提供更多定製化和沉浸式體驗的可能性將成為關鍵。
預計今年中國遊客可恢復至2019年的三至六成
新京報貝殼財經: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新加坡的出遊及消費數據如何?今年有哪些預判?
潘政志:疫情前,中國是新加坡的主要客源國。根據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入境旅客人次共計1912萬,其中,中國赴新加坡旅客超360萬人次;2019年,來自十大入境旅客來源市場的總旅遊收益為217億新元,其中,中國旅客的占比最高,達19.4%,共計42億新元。預計今年到訪新加坡的國際旅客人次為1200萬至1400萬,恢復到2019年約75%的水平,其中,預計今年中國遊客可恢復至2019年的三至六成。
新京報貝殼財經:出境旅遊恢復後,你認為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麼?該如何解決和調整?
潘政志:2023年是文旅業穩步復甦、充滿希望與令人振奮的一年。一大批新業態正在逐步崛起,日常化旅行開始引領新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標誌著人們的旅遊熱情開始回歸。與此同時,消費者旅遊出行習慣與偏好發生改變,當下人們對於旅遊目的地安全與健康環境的諸多考量,都為出境游帶來不確定性。
因此,「靈活性」或許將成為旅遊行業發展的關鍵詞。這裡的「靈活性」不僅指消費者對於各類靈活取消政策的需求,更是廣大旅遊業者在未來營銷戰略部署與規划上需要思考的課題,如何「靈活」適時調整與規劃,應對瞬息萬變的形勢,都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學習。

新加坡的多元風貌與年輕活力。
超半數新加坡小販已開通全國統一電子付費平台並啟用微信支付
新京報貝殼財經:這三年來,新加坡旅遊局針對中國市場做了哪些工作?
潘政志:首先,正如我一直以來所堅信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過去三年,新加坡旅遊局始終堅持通過不斷創新的活動和推廣方式,積極地與中國消費者溝通與對話,並為即將到來的全面復甦做準備。
就整體旅遊推廣的主題方向來說,我們從重新構想安全、科技、旅遊體驗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為遊客開啟更深度、新穎的旅遊體驗。我們一直堅持在中國積極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的「破圈合作」,包括合作推出的《獅落的寶藏》線上劇本殺,攜手王嘉爾開啟的全球戰略內容合作等。所有的這些嘗試,都是希望能夠將獅城的多元風貌與年輕活力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同時也是為此刻的重啟蓄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這三年來,新加坡在設施、服務或者體驗項目方面,做了哪些更新和準備?有哪些新的體驗內容可以推薦給中國遊客?
潘政志:首先是全新的景點體驗以及豐富的活動安排。從重新開幕的新加坡兒童博物館,到濱海灣花園的阿凡達世界、聖淘沙中央海灘市集,再到藝術科學博物館新增的「探索新領域」展廳以及夜間野生動物園新建的露天劇場,新加坡持續為訪客提供升級的旅行體驗。
其次,我們也在產品和旅遊便捷服務方面進行了升級。除了在微博、微信、視頻號、小紅書等主流社交平台持續輸出新加坡好玩的流行資訊,我們也正在升級「體驗新加坡」微信小程序,預計會在今年發布。消費者可以更方便地在「掌中」獲取包括好物推薦、經典語音導覽、地圖、匯率兌換等在內的出行信息。同時,超過半數的新加坡小販目前已開通了全國統一的SGQR電子付費平台並啟用微信支付。未來,我們也會繼續開啟與支付寶、銀聯等優質合作夥伴的戰略合作,在優化產品體驗的同時,為中國遊客和從業者帶來更多便利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