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機器人Nadine亮相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KJ易會
在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KJ易會現場,
觀眾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媒體創新學院(IMI)院長唐爾曼與「Nadine」進行的現場視頻對話發出陣陣驚嘆。
Nadine是誰?她是唐爾曼實驗室的一個社交機器人,
可以通過AI技術學習人類的表情、手勢及說話方式,
並運用這些「知識」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
唐爾曼同時也是瑞士日內瓦大學米拉實驗室主任、人工智慧和社交機器人領域資深專家。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在語言上能夠與人交流自如,
Nadine還可以展示出許多與人類極其相似的肢體語言。
製造一台「社交機器人」並不容易,需要綜合很多跨學科的知識。
據了解,Nadine的組成70%是軟體,30%是硬體。
硬體方面是指對Nadine的外形製作,讓Nadine可以看起來更像一個「人」;
軟體方面,除AI代碼編寫外,還需要將心理學、社會學等各領域的知識「教」給機器人,
這樣她才能學會辨別、理解人類的情緒,並產生互動。
在現場,唐爾曼還為觀眾介紹了「Nadine」的工作原理,
包括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習人類的交流方式(記錄語言、人臉及手勢等數據);
第二步是數據處理和建模,即「理解」數據的含義;
第三步是作出回應,即處理完數據後,對互動對象進行回復。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人工智慧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甚至已經在一些領域得到應用。
其實,AI不僅能夠提高人們工作的效率,還會帶來更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
例如,在醫療領域,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更高效地獲得相關醫療知識,
更精確地為人們診療,而這其中的很多工作都是人力所不能及。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很多人都在擔心人工智慧是否會造成大量的失業。
對此,唐爾曼在開幕式上提到,人工智慧不會導致大量失業,
還會提高人們工作的效率,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