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DNA

2020年03月04日   •   2萬次閱讀

前言

語言,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和儲存的有效載體。語言的使用,無論是單一或是多元,都會影響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多元化的主流語言,能推動文化、思想的傳播,能打破合作的基本壁壘。新加坡就是現成的例子。

由於歷史原因,新加坡由多樣性的族裔組成。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新移民,語言曾一度成為阻礙社會融合的鴻溝。為體現公平包容,新加坡政府認定4種官方語言:英語、馬來語、華語以及淡米爾語。雖然占據七成人口的華人在數量上保持著絕對優勢,但華語一直無法撼動英語的地位成為新加坡社會的主流語言。

為在多元語言間做好平衡,新加坡政府在過去幾十年里曾大膽嘗試,開始了一場持久的「語言實驗」。

一切的開端

1785年,英國勢力席捲馬來半島,新加坡被迫打開了對外貿易窗口。英語作為貿易溝通語言引入新加坡,為轉運港口的運作提供便利,同時也令本土的巴剎馬來語受到挑戰。然而英國殖民政府想要的不僅是經濟利益。為擴大疆域、征服新領地,語言是弱化地方認同與歸屬感最好的武器。逐漸,英語成為新加坡內部行政、法律、商貿等領域的通用語言。

不僅如此,英國殖民政府還在教育方面加以滲透,在採取「分而治之」政策的同時推行英式教育。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造成早期的新加坡教育分流,各類文化和語言並行發展卻不真正融合。

無論是迫於生計,還是由於國內政局波動、內亂紛爭,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的兩次移民浪潮,為新加坡輸入了大量華人血液。伴隨閩粵移民進入新加坡的,還有閩南、潮州、廣府、客家、海南等各類華南方言。「方言群認同」成為約定俗成的社群分類法則,使華族內部逐漸形成以鄉音、祖籍地緣劃分的社團形態。

不同族裔之間不融合,族裔內部又分化小團體,多元文化的社會形態在新加坡獨立前後尤其顯露弊端。李光耀曾表示,新加坡多元種族的人民就像是水族館裡不同種類的魚,雖然近在眼前,卻是被分開來。這種情況直到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提出雙語教育政策,才開始有所改善。

雙語之路

李光耀雖從小成長在英語夾雜馬來語的家庭環境中,但外祖母堅持對其進行華文教育。在輾轉兩所華文學校都因無法融入而退學後,李光耀終於懇求母親將其送至一所英語學校。相比中文教學,英語環境令他如魚得水,並開始在學習上嶄露頭角。李光耀曾稱自己是英國殖民地教育制度培育的千分之一最優秀的、受英文教育的學生之一,多虧了良好的英文基礎,他得以有機會遠赴重洋到英國學習法律。

在歐洲留學期間,李光耀清楚地感受到身份認同差異。英國人不把他當作新加坡人或馬來人,反而認定他是中國人,而他本身又沒有華族文化認同感,這種青黃不接使他迷失在兩種身份之間。這段經歷對他日後成立人民行動黨,及對後代的教育理念都產生影響。

早在1959年,人民行動黨就提出了教育政策,其中包括:平等對待四種語文源流,四種語文都是官方語文;推廣雙語教育;四語文源流學校合流,以英文作為主導的共通語等內容。而1965年新加坡獨立,才真正成為雙語教育政策的重要開端。

國土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華人占七成的多種族國家,新加坡如何凝聚國人力量、統一國人身份認同,成為李光耀最先考慮的問題之一。道阻且長的「雙語之路」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開啟。對此,李光耀有充足的考慮:「我們的雙語政策,制定之初,就是一以英文為謀生工具,二通過母語以保留傳統文化價值。」

雙語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所有學生必修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各族裔學校需教授母語作為第二語言。數學、科學等理科科目以英語教授,而公民學、歷史等文科科目則以各族裔母語教授。1979年,雙語教育基礎之上的新體制開始實施,主要針對不同語言能力的學生「因材施教」。語言天賦高的學生有機會學習多種語言,而語言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則集中學習一種語言。

1987年起,雙語政策再次改革。所有學校都必須採用英語為第一教學語言,同時保留母語學習;統一源流,不再分華校、馬來學校、印度學校等。語言的統一,是塑造國家凝聚力的基礎;而幫助新加坡人建立身份認同感,是新加坡存在的基礎。

講華語運動

李光耀曾公開表示:「華語是精神力量的語言(A language of psychic force),我們在情感上無法接受英語為母語。」由李光耀在1979年發起的「講華語運動」與其推行的雙語政策並不完全衝突,但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的確是在摸索中不斷前行。這也難怪有人將新加坡稱為「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語言實驗室之一」。

「講華語運動」起初是以廣大華族社群為訴求對象,目的是促進華族社群間的溝通理解,營造利於實施雙語教育政策的大環境。隨著時代環境的發展,英語逐漸普及,「講華語運動」開始走進職場,走近受英語教育的新加坡華人,鼓勵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華文華語。

李光耀堅信,華語和英語成為現代人必要的溝通工具,「懂得英語,可在英語系社會及已開發國家揮灑自如,懂得華語則可以和崛起的中國聯繫」。關於推行哪種華語方言,一度在相關決策部門形成激烈討論。最終李光耀定板「北京官話」作為新加坡官方華語,正好與當時中國推廣的普通話無縫對接。

「講華語運動」標語的演變

2019年10月22日,新加坡推廣華語理事會舉辦「講華語運動」40周年慶典,李顯龍在會上發表長篇華語致辭。他提到,新加坡的語言環境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年前一半以上的華族家庭在家中主要用華語溝通,而如今71%的華族家庭在家中主要是講英語。新加坡的雙語優勢正在相對減弱,講華語運動必須與時俱進,去適應時代的改變。同時呼籲國人積極參與活動,多講華語,保留本地的多元文化。

結語

新加坡的「語言實驗」仍在繼續。如何擴大雙語優勢,如何利用語言增強各族裔凝聚力,是一份要新加坡不斷去完善答案的考卷。目前,就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程度來看,這場實驗無疑是成功的。

555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5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5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5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川普朋友圈唯一受邀者」 ,周受資攜妻子亮相Met Gala 紅毯再成焦點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747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5814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5472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股神巴菲特的15個投資建議,在新加坡必看
2025年05月09日   •   4788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446次閱讀
功成身退,薪火相傳:新加坡政治元老王瑞傑、張志賢同時隱退!盤點其對國家發展的奠基性貢獻
2025年05月09日   •   4275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3933次閱讀
聊聊新加坡共和國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2025年05月09日   •   3078次閱讀
新加坡請女傭的性價比有多高?
2025年05月06日   •   290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