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是鄰國,並且都是靠近馬六甲海峽的東南亞國家。歷史上兩國都曾淪為英帝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新加坡則於1963年先後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共同組成了一個國家——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至此新馬兩國成了各自獨立的鄰國。

馬來西亞
那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以來與鄰國馬來西亞之間有哪些矛盾?
一、獨立後的馬來西亞政府不顧華人占多數的鄰國新加坡特別是其國內華人的感受, 一意孤行推行「馬來人優先」 的不平等族群政策,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壓制華人,導致了新加坡的不滿,這是新馬兩國的矛盾之一。

新加坡
英殖民統治時期,英國殖民者為了更好進行殖民統治,討好馬來人,漠視當時大量湧入的馬來西亞華人和印尼人移民者的利益,造成馬來西亞的族群問題, 而新獨立的馬來西亞政府沒有很好的注意到這一點,反而繼續沿用「馬來人優先」的族群政策。具體表現為:一是在經濟上削弱華人的經濟實力以提升馬來人的經濟地位。二是在政治上削弱華人的政治地位。三是教育方面種族歧視明顯。

馬來西亞吉隆坡城市夜景
新加坡「開國元首」李光耀在處理與馬來西亞的政治關係中歷來都態度強硬,尤其對馬來西亞國內「馬來人優先」 族群政策極為不滿,從不肯放過任何能夠打擊馬來西亞政府的機會,經常公開討論、 批評馬來西亞當局制定的「馬來人優先」 族群政策,還提出了「馬國華人被系統邊緣化」 的言論。
雖然李光耀不能代表全部新加坡人民, 但憑藉他受到新加坡人民的愛戴及其李光耀家族在新加坡政界的影響力,我們也可以說他的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新馬兩國之間的關係,而馬來西亞當局對李光耀的言論也極為重視,並多次對此類言論與新加坡發生矛盾。

年輕時的李光耀
同樣馬來西亞歷屆領導人都對新加坡領導人沒有信任和好感,面對新加坡領導人對其國內族群政策公開發表的批評,也採取強硬的態度,甚至犧牲兩國達成的某些經濟項目來報復新加坡。

新加坡城市夜景
二、由於新加坡是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去的,因此在兩國交往中馬來西亞把自己看作「老大哥」,而把新加坡則看作是「小弟弟」,老要小弟弟向老大哥讓步。表現出來就是老大哥不顧小弟弟感受,獨自主導雙邊關係進程,甚至干涉小弟弟內部事務。這也是新馬雙方的矛盾之處。
如1966年3月20日,新馬分家後8個月,馬來西亞總理東姑·阿卜杜勒·拉赫曼訪問新加坡,與李光耀會面,李回憶說:「他(東姑)依然認為我該聽命於他」。隨後馬來西亞又阻止新加坡與印尼建交,埋怨李光耀訪問東歐,指責新加坡擅自與蘇聯及其他共產黨國家簽定貿易協議而不通知他們。

東姑·阿卜杜勒·拉赫曼
三、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在供水問題上的矛盾。
新加坡是世界上十分缺水的國家。對它來說,淡水是一種戰略資源,關乎它的生存、經濟發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由於歷史上聯繫緊密的緣故,新加坡在1927年便與馬來西亞柔佛州簽訂了後者向新加坡供應淡水的協議。在新加坡工業化的進程中,淡水的需求日益擴大,而其島內的水資源有限,由此加深了新加坡對馬來西亞淡水資源的依賴。
馬來西亞國內有人不時地利用這種不對稱的依賴關係威脅要中斷供水,以此威脅新加坡在新馬各種爭端中向後者作出讓步。某種程度上,水資源成為馬來西亞對新加坡關係中的一張「水牌」。
早在新馬分家之際,馬來西亞總理東姑·阿卜杜勒·拉赫曼就表示「要是新加坡外交政策不利於馬來西亞的利益, 他們( 馬來西亞人)總能威脅切斷柔佛對它的供水以形成壓力」 。
在赫爾佐克危機和李光耀柔佛評論風波時期,馬來西亞一些主流媒體和政治領導人提醒新加坡注意其需要依賴馬來西亞的淡水和自然資源。當時馬來西亞 一些人也要求重新思考馬新關係和修訂甚至中斷供水協議。
目前,新馬水爭端的基本分歧在於:馬來西亞著眼於修改現行協議中規定的偏低的水價問題; 而新加坡關心的是馬來西亞是否能夠保證長期對它的淡水供應。 兩國未來在圍繞供水問題上的矛盾與博弈仍然會繼續下去。
參考資料《新加坡的水安全問題及其對新馬關係的影響》、《新馬兩國在馬來西亞族群問題上的矛盾》、《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關係中的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