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旅遊局國際司助理局長柯淑丹說,根據中國旅行平台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的安全指數位列全球前三,這也是新加坡深受中國遊客喜愛的原因之一。過去幾年,甚至是在疫情期間,旅遊局已將夥伴關係擴大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的關鍵市場。
冠病疫情前,新加坡每年的國際遊客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隨著中國放寬邊境政策,預計今年中國遊客人次可恢復至2019年的三至六成。
新加坡旅遊局1月17日在記者會上透露上述數據。旅遊局國際司助理局長柯淑丹說,新加坡一直是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十大旅行地之一,疫情前每年有約360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到新加坡旅行度假。

柯淑丹說,本地旅遊市場復甦的勢頭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航班復航的速度,二是中國出境旅遊政策放寬的速度。
目前每周往返新加坡和中國的航班恢復至38趟,尚不到疫情前的一成。旅遊局說,會密切關注中國針對出境旅行政策進一步釋放的信號或公示,以應對遊客需求的變化。
柯淑丹受訪時說,安全指數一直是遊客選擇出國旅行目的地的重要考量之一。根據中國旅行平台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的安全指數位列全球前三,這也是新加坡深受中國遊客喜愛的原因之一。
柯淑丹說:「我們與攜程等中國的線上旅行平台、旅行社建立了很好的夥伴關係。過去幾年,甚至是在疫情期間,我們已經將我們的夥伴關係擴大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的關鍵市場。」
深度游自由行成趨勢 尤以有小孩家庭居多
她說,中國遊客主要來自中國的一線城市,但近年來二線城市遊客的數量也顯著增長。此外,相較於以往常見的跟旅行團出遊,現在的旅行趨勢是以自由行的方式進行深度游,尤其是帶小孩的家庭。
柯淑丹說:「比起跟現成的行程安排,這些出行家庭將自己定製行程。人們更傾向於在一個地方深度游,而不是走馬觀花似的打卡景點。這種旅行方式在中國的境內旅行也廣泛存在,我們預計這在國際旅行中也將持續下去。」
除三分之一的遊客來自東亞地區外,新加坡每年還有約三分之一的遊客來自東南亞地區,其餘三分之一來自世界各地。
旅遊局指出,到訪新加坡的國際遊客構成非常多樣化,遊客也可以在本地品嘗到多元的美食。多元文化、多元種族環境也使得新加坡成為一個對回教徒友好的國家,回教徒遊客可以非常輕易地在本地找到美味的清真食品。
從新開幕的新加坡兒童博物館,到濱海灣花園的阿凡達世界、聖淘沙中央海灘市集(Central Beach Bazaar)、藝術科學博物館新增的「探索新領域」(Exploring New Frontiers)展廳,以及夜間野生動物園新建的露天劇場,新加坡將持續為訪客提供新的旅行體驗。
旅遊局今年也將支持萬態野生動物世界的飛禽公園(Bird Paradise)等項目發展與更新,使新加坡成為具有吸引力的國際旅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