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個預算案的稅務調整有助增營收 增幅是GPD的0.7%

財政部估計,政府財政支出最快可能在未來三年超出收入,並需要額外收入來平衡預算。
財政部表示,政府在上個財政預算案所推出的一系列稅務措施包括調高消費稅和最高個人所得稅率,將有助增加2026年到2030年期間的政府營運收入,預計增幅是國內生產總值的0.7%。
財政部今天公布政府中期財政預測報告。由於社會老齡化、醫療費用高漲等挑戰,估計在2026到2030年財政年之間,政府支出將從現有的對國內生產總值占比的18%提高到介於19%到20%之間,並可能在2030年後超出國內生產總值的20%。醫療開銷目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財政部估計在2026年到2030年期間,這將會增加到介於2.9%到3.5%之間。
儘管政府支出將增加兩個百分比,不過同其他新興經濟體如法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相比,我國的政府支出依然低於他們。
聯昌銀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表示:「這是重要的一步,我們都越來越長壽,因此我們必須努力保持健康,以管理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疾病,而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們也可以更有效的應對老年護理問題。」
不過當局也預測營運收入增長速度將比國內生產總值慢。學者表示,政府可考慮從其他方面增加收入。
在重大基礎發展支出方面,財政部估計,通過政府兩年前推出的國家重大建設借貸法令,將有效將這個開銷的國內生產總值占比,維持在與目前相同的4%。如果沒有這個法令,開銷預計增加到4.4%。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國安說:「可徵收資產稅或財富稅例如財產稅可能可以比現在高。財富稅的話,比如要求億萬富翁以凈資產繳納財富稅。」
政府收入其中一個最大元素就是國家儲備凈投資回報貢獻,政府目前五分之一的開銷都是靠這筆收入。這筆貢獻過去五年平均每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展望未來,當局預計投資回報將繼續增長,但基於不利因素,增長速度將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