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期望畢業後賺取1萬新元的起薪,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嗎?(視頻截圖)
作者 許耀泉
薪水向來是個敏感的課題,農曆新年雖然隨著元宵節結束,相信多數人想起那些劈頭就問「你賺幾個錢啊?」的親戚時,仍然心有餘悸。
所以,最近一段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學生談預計起薪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迴響。
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在籍大學生當中,有人預料自己一入社會第一份工作就能賺取高達9000新元至1萬新元(下同,約4萬6120人民幣至5萬1244人民幣)的起薪。
雖然多數留言的網民認為這些大學生的想法不切實際,但一組數據卻告訴我們,他們或許不完全是妄想一步登天。
萬元起薪在特定行業里未必遙不可及
9000到1萬新元的月薪大約是新加坡2022年中位數薪金(5070新元,包括公積金)的一倍。一般員工要賺取這個數字,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晉升到中層管理才有望領取這種薪水。
但我們別急著拍案而起,先忍住義憤填膺地大呼一句「你們憑什麼?!」的衝動。
套一句英文俗話,「魔鬼藏在細節里」(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上面形容的是一般從執行員做起的白領人士,一些特定行業可就另當別論。
視頻中接受香港網紅托哥(Torres Pit)訪問的第一位女生,日後可能就是需要我們「另當別論」的案例。
這位穿著正裝的商學院一年級生修讀的是金融和經濟雙學士課程,畢業後可能當上投資銀行家。
根據人力部2021年新加坡大學畢業生起薪的數據,國大商學院畢業生起薪的第75個百分位是7625新元。
紅螞蟻也爬了一些就業網站,發現新加坡投資銀行家的平均年薪是10萬至12萬新元。當我們把這個數字跟人力部數據結合在一起時,就會發現這位商學院新生未必是在發白日夢噢。

投資銀行業薪酬優渥,門檻卻高,即便是優秀畢業生也未必受聘。(海峽時報)
只是,要躋身投資銀行家之列也不容易。
除了拔尖的學業成績,英國《衛報》曾引述英國社會流動委員會(Social Mobility Commission)的報告稱,即使是當地頂尖大學的優秀生,也可能因為缺少高雅的氣質(polish),而錯失在投資銀行工作的機會。
該報告更指出,投資銀行的主流招聘和選拔過程「為來自非特權背景(non-privileged backgrounds)的個人設下了壁壘」。
也就是說,對於有意進入投資銀行界的人士,家世背景是個重要的因素。
另一位提到9000新元起薪的是一名哲學系學生。
她認為,哲學系畢業生具備了批判性思考能力,能讓他們進軍不同領域,如商業、銀行業和法律界。
哲學系隸屬國大文學院,而人力部數據則顯示,文學院畢業生的平均起薪是......3600新元。
但這名女生也很聰明地說,這個數字是她「一些朋友預計能得到」的薪水,她沒在視頻中透露自己預計會獲得多少起薪,只說本身的志向則是朝學術界發展。

接受訪問的兩名電腦科學系學生。(視頻截圖)
至於視頻中出現的其他學生,兩名電腦科學系二年級生認為自己的起薪將會是5000到6000新元之間,與人力部數據顯示的電腦科學畢業生平均起薪(6002新元)相符。
最後一位修讀機械工程碩士的學生則計劃畢業後回到中國覓職,他預計畢業後能賺取30萬人民幣(約合6萬新幣)的年收入。新加坡和中國國情不同,兩地的薪資難以比較,但6萬新元的年薪還不至於令人太過驚訝。
換個角度來看,與其說大學畢業生期待賺取萬元起薪是好高騖遠,不懂得腳踏實地,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鼓勵他們把目標設得高些,憑自己的本事和努力去爭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