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病雖然是生理疾病,但心理上,這個病也將你與所有人隔開……我希望養病期間儘可能維持接近正常的生活。在家養病讓我處於很熟悉的環境里,能睡在自己的床,在自己的房間裡。」
由於希望在熟悉的環境中養病,上個月31日確診感染冠病的拉古南(Bhuvaneshwara m Raghuram,51歲,科技業務分析師)選擇加入居家休養試點(Home Recovery Pilot)計劃。
衛生部前晚(9月10日)將拉古南的訪談視頻上載至面簿,與大家分享他居家休養的經歷。
拉古南透露,他在上月30日晚上做抗原快速檢測(ART),當時檢測結果為陰性。不料隔天早上準備開始居家辦公時,卻收到確診的簡訊,讓他感到十分驚訝。
拉古南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同住。他說:「我馬上要求家人離開主臥室,他們也開始在家中穿戴口罩。」
拉古南說,患病後,很多他通常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突然都不能做了。他選擇在家休養是希望期間能儘可能過著近乎正常的生活。他知道所有東西放在哪裡,缺了什麼,一切都是那麼熟悉。
確診後,衛生部會先通知病患,須將行動限制在家裡的一個房間內,並讓家人離開這個房間,再探討該病患住家是否適合居家休養。
拉古南透露,他之前暫時在社區護理設施內住了兩天,覺得那裡的環境也不錯。
居家休養夥伴隨時給予援助
經當局評估,他的住家適合養病後,他就回到家中。衛生部為他安排了一名居家休養夥伴(buddy),好讓他期間若感到不適或須要幫助時,知道如何尋求協助。他也一直與當局保持聯繫。
養病期間,他一般約早上7時起床。早餐放在他房外的椅子上,由他開門自己領取。他也須每天測量體溫、血含氧量和血壓三次,並向當局呈報。他也會一天運動兩次。
他說:「一天結束前,我會花很長的時間和家人講電話,幾乎什麼都聊,嘗試保持輕鬆的心情。」
拉古南說,回到家中雖無法與家人面對面接觸或一起用餐,但他知道家人就在房門外不遠處,這給了他信心,知道家人一直都在。
「家人很支持我,非常有條理地照料我的三餐,給我送草本飲品等。這些生活中的小確幸一直都在。」
衛生部是在8月30日開展居家休養試點計劃,讓住家環境符合條件,並已完成接種的病患回家休養。截至昨天,有21名確診病患參與,其中九人已「出院」,其他人情況良好。
衛生部長王乙康昨天在防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宣布,下周三(15日)起,居家休養計劃會成為既定模式。50歲及以下、已接種兩劑疫苗的病患如果沒有其他嚴重疾病,都可在家休養。這些病患感染冠病後通常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一旦接獲確診通知,就應該自行在家隔離。
衛生部解釋,居家休養的病患必須有適合的居住環境,例如有獨立廁所以及能和其他家人隔開來。同住者中也不能有年長者或有嚴重免疫缺陷的人,他們也都必須完成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