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預購組屋單位檢查缺陷時,可以用L形尺測量牆壁角度是否呈90度。(海峽時報)
作者 劉智澎
想象一下這個情景:
苦等了幾年,終於盼到領取新組屋的鑰匙。
滿心期待踏入新屋,看到的卻是這一幕:

木門上有缺口,以及牆上電插座密封不均,是預購組屋單位常見的缺陷。(海峽時報)
唉,心都涼了一半。
從TikTok上的視頻可見,最近也有不少屋主面對相同的問題。
這對新婚夫婦在新屋裡發現10項缺陷,包括:
👉🏻空心磚
👉🏻木門上有缺口
👉🏻窗口吱吱作響
👉🏻窗口把手鬆脫
👉🏻牆面凹凸不平
👉🏻牆壁有極細裂紋
👉🏻牆上電插座密封不均
👉🏻電源開關故障
👉🏻廁所花灑漏水
👉🏻排水管內有瓦礫碎片
短短30秒的視頻,點擊率竟高達35萬,還被各大社媒轉載。網民還在貼文底下的留言區怨聲載道。
有網民覺得,建屋局只顧著「趕進度」,儘快把新屋交付買家,卻沒有監督建築承包商的工作表現。

(臉書截圖)
紅螞蟻猜想,這可能與冠病疫情導致建築工程延誤有關。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今年4月透露,有超過六成被延誤的預購組屋項目已順利交付買家,相等於過去兩年交付了58個項目。
「當局正在爭取讓其餘被延誤的項目,在未來兩年內全數竣工。」
也有網民認為,現在的預購組屋價格昂貴,不達標的品質是不可接受的。屋主應該徹底檢查,若發現新屋有缺陷或錯誤,必須要求負責人在「保修期」內進行維修。

(臉書截圖)
這裡的「保修期」指的是領取新屋鑰匙後,屋主可享有一年的維修缺陷責任期。在這期間,建築承包商有責任修補屋子裡的任何缺陷。
國家發展部數據顯示:
約九成的缺陷是在領取鑰匙後的一年內提出,其餘一成則是在單位竣工後的第二年至第五年提出。平均每個單位有兩到三項缺陷。
屋主通報的缺陷多數涉及木質表面、牆壁、瓷磚,以及衛浴設備刮花或有裂痕。這些缺陷多數能在14個工作日內修好,也不影響建築安全和結構穩定性。
預購組屋未完工 就叫屋主領鑰匙?
不過,受影響屋主求助無門的情況,還是時有所聞。
盛港預購組屋Fernvale Dew的159名屋主,今年3月在聯署網站change.org發起請願書,指不少在2月領取鑰匙的屋主發現屋內有多項缺陷,包括空心或碎裂的瓷磚、門框與窗框有裂痕等。
連走廊的燈管都還沒安裝好,甚至還有電線垂下。

盛港Fernvale Dew預購組屋有多項缺陷,包括走廊燈管未安裝好,還有電線垂下。照片攝於今年3月。(聯合早報)
根據請願書,該項目的建築服務中心團隊已跟屋主接洽嘗試解決問題,但修補進度仍有欠理想,相當於延後至5月才交屋。
其中一名居民說:
「我們向建築服務中心反映後,按照約定兩周後再回去查看,發現用來標記缺陷的膠帶已拆掉。我們以為問題全解決了,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缺陷都還在。」
花錢聘請「缺陷稽查員」 就能萬無一失?
考慮到首次購屋的新屋主不知從何下手檢查,「缺陷稽查員」這個行業也就應運而生。
一些缺陷稽查公司告訴《海峽時報》,由於過去一年有更多被延誤的預購組屋項目竣工,它們的生意上漲了超過兩成。
一家公司平均每天可檢查四個組屋單位,每次檢查兩到三小時,收費約300至400新元。
據了解,新加坡目前有至少九家公司提供這類檢查服務。

缺陷稽查員在淡濱尼一間剛竣工的預購組屋單位進行檢查。(海峽時報)
常見的小缺陷包括房門錯位或少了螺絲。至於牆上的污漬和固定裝置上的小缺口,通常是建築工人油漆刷得太快,或器材不小心撞到牆角造成的。
較嚴重的缺陷則有排水管阻塞,以及牆壁或天花板滲水。
缺陷稽查公司創辦人陳偉光(譯音)指出,由於多數屋主是外行人,不理解各種缺陷的情況和術語,以致他們與承包商產生溝通障礙而造成誤會,修補缺陷的過程中也出現偏差。
如果不想花錢請專人檢查,蟻粉不妨跟著紅螞蟻整理的這份清單,自己動動手:
1. 木門和鐵門
用鑰匙開關大門和房門,確保開關順暢,關門後沒有錯位。
檢查鐵門和門鉸是否生鏽。
2. 牆壁和天花板
查看牆壁和天花板是否有裂縫以及需要修補的地方。
如果牆壁和天花板出現水印,很可能是某個地方有滲水問題,必須馬上處理。
3. 地磚
查看每一片地磚是否有刮痕或缺角,鋪磚是否平整。
要檢查是否有「空心磚」,可以用硬幣或玻璃彈珠敲一敲,聽聽聲音。
如果一片磚大部分地方都是空心的,就很容易發生裂開的情況。

如果一片地磚大部分地方都是空心的,就很容易發生裂開的情況。(新明日報)
4. 窗戶
開關每一扇窗戶,確保開關順暢,不會摩擦到窗框。
檢查窗戶的把手和鎖是否操作正常,玻璃沒有刮痕,窗框沒有螺絲鬆脫。
5. 水管和水龍頭
檢查所有水管裝置是否漏水,尤其是銜接口處。
打開水龍頭和花灑,看看水壓是否正常,有沒有發出奇怪的聲音。
6. 電插座和電源開關
使用小型電器或電子設備,確保每個電插座操作正常。
檢查電源開關是否鬆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