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2年至2022年的數據,每年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的人當中,平均有約32%的總月收入高於同一年的全職新加坡公民的收入中位數。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3月21日透露一組數據:2000年至2022年間,每年成為新加坡公民的人當中,平均約37%在申請時是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14%為非PMET,49%則沒從事經濟活動。

沒從事經濟活動的這近半數的人包括以家屬關係獲得新加坡公民權、是主要申請者的親屬、或仍在讀書的人。
另外,他透露,根據2012年至2022年的數據,每年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的人當中,平均有約32%的總月入高於同一年的全職新加坡公民的收入中位數。 此前,當局透露,2022年約2萬3100人獲得新加坡公民權。
此外,當局曾透露新加坡在審核PR申請和公民申請時考慮的因素:包括申請者與新加坡的聯繫、經濟貢獻、學歷、家庭結構、年齡,以及他們在新加坡生活了多久。這是為確保新移民能融入本地社會,並為新加坡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