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Grab正式宣布,已經與空白支票公司Altimeter Growth Corp達成合作,將以SPAC借殼上市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
Grab此次發行規模為東南亞海外上市之最,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SPAC交易案,足見資本市場對東南亞網際網路行業高速發展的信心和關注。
被多方大佬看中,Grab究竟有何魅力?Grab上市路上的推手Altimeter,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被多方大佬看中,Grab有何魅力?
從2014年的A輪融資起,Grab至今總融資規模超10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軟銀、高瓴、鼎暉投資、滴滴、微軟、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等業界大佬。
此次合併交易中,Altimeter給了Grab 395.5億美元的估值。並且,除了SPAC帶來的資金外,還有40.4億美元的PIPE投資,PIPE投資者包括貝萊德(BlackRock),摩根史坦利投資管理公司(Conterpoint Global),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等知名投資者。
而Altimeter不但對其發起人股份承諾了三年的鎖定期,還計劃將其中10%的股份交於近期宣布的「GrabForGood」基金,以此來支持具有長期社會和環境影響的項目。
回顧Grab的發展,雖以計程車業務起家,卻未甘心止步於這項業務。

(圖源:Grab IR)
上圖Grab的公司歷史可以看到,2012年公司創立於馬來西亞,第二年就將業務拓展至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在那之後,每年都有新產品發布或是新市場拓展,有時更是產品、市場並駕齊驅。
而2018年,Grab收購Uber東南亞地區業務,2020年,獲得新加坡為數不多的數字銀行業務牌照。這些里程碑都奠定了Grab在東南亞的霸主地位。
不可否認,在業務發展上,Grab的管理層眼光長遠,且行動迅速。
目前,Grab已經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集三餐、出行、購物、投資、支付甚至保險,於一體的「超級應用」。
Grab的「超級應用」策略,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系統內App間可能形成良性循環,達到滾雪球的效果。
一個App若是能夠解決所有需求,這樣的便捷體驗,對用戶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
相對的,越來越多的客戶,也為Grab提供了更多數據。這些數據使得Grab能夠更精確的匹配需求,協同效應也能為其減少服務成本。
既然公司業務創新多元,業務又能迅速鋪開,占領市場,那麼Grab的市場空間又有多大呢?

(圖源:Euromonitor)
Grab的管理層認為,東南亞好比是五年前的中國。如圖中所示,在外賣業務部分,中國市場的滲透率為東南亞的190%;交通出行部分,中國市場的滲透率為東南亞的500%;而金融服務業務部分,中國市場的電子交易體量是目前東南亞的253%,這些都預示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生態系統,意味著Grab旗下的不同業務之間的用戶,可以被較為簡單的轉化為生態系統內其他業務的用戶。換個方向看,這也代表著Grab花一份錢宣傳,便可以所有業務受益。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協同效應的一種體現。
SPAC助力Grab加速上市
前面提到此次Grab上市將會是全球最大的SPAC交易,那麼SPAC上市是什麼?
SPAC,中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也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它是美股市場一種借殼上市的方式。SPAC由投資方自己造殼,發起SPAC公司進行上市。公司成立是為了從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以實現收購一項或多項經營業務的目的。
Altimeter Growth Corp就是此次交易的SPAC。SPAC在上市募集資金時,並沒有合併標的。因此,如果投資人在宣布合併對象前就買入SPAC,多數是本著對SPAC發起人,以及SPAC目標行業的認可而進行投資。
SPAC的這些特點,使得對SPAC發起人的調研成了評估SPAC上市公司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就要問了,Altimeter Capital厲害麼?
Altimeter Capital 是一家聚焦科技行業的投資公司,旗下管理著多隻基金。

創始人兼CEO,Brad Gerstner 2000年畢業於哈佛商學院,3年後作為聯合創始人以及CEO建立Openlist,該公司於2005年被Marchex收購。2007年,Brad Gerstner以投資人、顧問以及前董事會成員任職於美國線上房地產公司Zillow Group Inc.,並於2008年創立Altimeter Capital。
作為一家聚焦科技行業的投資公司,歷史投資記錄無疑是對投資人眼光的證明。
那麼,Altimeter投資過哪些企業呢?

(圖源:crunchbase)
上圖為Altimeter已推出的一些投資標的,雲通訊龍頭Twilio;身份識別雲一哥Okta;營銷雲巨頭HubSpot以及Uber、Unity、Roblox、Snowflake都赫然在列。
通過列表里的這些公司,我們對Altimeter的投資眼光不難得出自己的判斷。
Grab是否能藉助這次的上市獲得更大的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鳴謝富途證券分析師Melody為新加坡眼撰稿,給出對Grab上市的獨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