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學,對於每個家長來說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但Pamela Liu女士的這個決定卻讓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回報。
得知自己的孩子被選為精英教育計劃(GEP)的學生,有些家長可能會喜出望外。但Pamela Liu女士並非如此。在兒子入學一年後,她開始意識到關於GEP那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在新加坡小學三年級,有一種特殊的精英選拔,高才班選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GEP),有人也叫做天才班,進入高才班的學生大約是新加坡頂尖的1%的學生。
在Pamela Liu女士發布的一篇Facebook帖子中,她向大家詳細描述了兒子在GEP計劃中的經歷,以及他在獲得學位之旅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她18歲的兒子Sean畢業於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UQ),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
Sean的學位或許看起來只是一張紙,但對Pamela Liu女士來說,「這是一份充滿汗水、眼淚和故事的學位證書」。
GEP的困境
Pamela Liu女士寫道,兒子Sean在GEP班級剛剛學習的第一年,就遇到了問題。
「我們被告知我們必須讓他退出這個精英計劃項目,因為他們經過一年的學習和觀察後不想要他了。不僅如此,他們想把他送到一所特殊需要兒童的學校。」
這違背了心理學家的建議,他認為特殊需要的學校環境不適合Sean。學校對此的回應顯然是想要把Sean和學校的其他人隔離開來。

「他們會把他安排到校長辦公室……『為什麼不允許他上體育課,和同學們一起休息呢?』我問他們。
我不能讓我的兒子整天坐在校長辦公室里上學,他永遠不會明白為什麼不允許他和朋友們交往。所以我選擇帶他回家。」
不可否認的是,Sean的成績的確是名列前茅的。但Pamela Liu女士從始至終沒有向大家解釋過,Sean在GEP究竟遇到了什麼問題。
提前升入昆士蘭大學
為了尋找解決辦法,Pamela Liu女士帶著Sean和其他三個孩子去了澳大利亞。大女兒在那裡上大學,而Pamela Liu女士在家教育年幼的女兒,包括兒子Sean。
「Sean10歲時,很快就從4年級轉到了12年級——這一切都發生在六個月內。他學習專心致志,學東西很快。他甚至因為在SAT考試中名列前茅而贏得了一些獎牌。在那段時間裡,我的另外一個孩子也從8年級轉到了12年級。」
就在11歲的Sean開始在家上學一年後,他進入了昆士蘭大學,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考慮到他的年齡,劉女士不得不和她的兒子一起上他所有的課。

至少可以說,這種體驗令人筋疲力盡。除了她的育兒責任之外,Pamela Liu女士還描述了每周40小時的課時。她沒有透露關於她丈夫在哪裡的消息,但Pamela Liu女士聲稱她必須獨自完成這一切。
當Sean的功課開始不及格,並向母親吐露他想念和他同齡的同學們玩耍時,事情遇到了麻煩。
但Pamela Liu女士沒有像虎媽一樣對他百般指責,而是聽取了他的心聲和擔憂,讓他重新進入高中就讀。
情況好轉
當他重新進入16歲的大學時,Pamela Liu女士和Sean終於回歸正常的軌道,一切發生了轉機。至少看起來是這樣。
幾個月後,Sean被診斷患有嗜睡症,一種嚴重的睡眠障礙。但是大學生活非常適合調整他的病情,他也為自己繼續正常上學做了一些良好的準備,病情並沒有壓倒他和母親。
僅僅一年之後,Sean就拿到了他辛苦得來的學位證書。

鼓勵,而不是批評
Pamela Liu女士從未解釋過Sean在新加坡遇到困難的原因,因此我們無從得知他究竟在GEP計劃中遇到了哪些來自學習上的壓力。但正如Pamela Liu女士所強調的,這根本不是她文章的重點。
「這是一份充滿汗水、眼淚和故事的學位證書。」
新加坡的「家庭學校」
在新加坡,在家上學並不常見,每個學年級別大約只有50名學生在家上學。但這是合法的,家長只需要先徵得教育部(MOE)的同意。同時在家上學的學生也無法避開PSLE考試,他們必須參與每場重要的考試。
但總的來說,新加坡教育部(MOE)似乎不鼓勵這種做法。一位發言人告訴《海峽時報》。
「教育部希望所有新加坡兒童都能進入我們的主流學校,獲得一套共同的核心價值觀、知識和技能,與同學們互動學習,共同成長,形成共同的民族認同,形成社會凝聚力。」
如果說Sean的故事有什麼特別之處的話,那就是強調了家庭教育是我們自己的教育體系之外的一種可行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