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小販中心、麻麻檔,一直以來都是消費者的最愛,但一些美食儘管味道好,難免會有油膩、富含脂肪的情況存在,多次或會影響健康。
新加坡全國腎臟基金會推出「外出用餐較健康選擇」的指南,就有闡明多種食物,只要稍微更改吃法,就能吃得較健康,幫助外食一族減輕身體負擔。
椰漿飯:
不要常吃,偶爾食用。建議每周不吃超過兩次。
要限制油炸類食物,如炸雞、炸魚。
與其選椰漿飯,可要求換成白米飯或糙米飯。
要求額外蔬菜,如黃瓜。
炒粿條:
要求少油、少調味料。
要求加入額外的蔬菜,儘量減少吃貝類食物,因為含有較高膽固醇。
先品嘗食物味道,如需要才酌量沾醬。
雲吞麵:
選擇清湯,因為比起乾麵,含有較低含量的鈉和脂肪。
選擇水煮雲吞,因為比起炸雲吞,含有較低脂肪。
若真的想吃炸雲吞,限制油炸食物每周不吃超過兩次。
如果選擇乾麵,建議要求少油,也要求添加額外的新鮮蔬菜。
去掉食物中可見的脂肪。
粿汁:
要求較少動物內臟,因為含高膽固醇。
選擇額外的蔬菜。
水果
飯後一份新鮮水果,幫助提供營養。
點心和甜品:
限制油炸食物,如炸香蕉,每周吃不超過兩次。
減少食用以椰子為主的點心和甜品,如娘惹糕或摩摩喳喳(Bubur cha-cha)
儘量減少在甜品,如小麥粥或黑糯米中加入椰漿。
另外,針對在麻麻檔用餐的你們,更改米飯,同樣能吃得更健康。
素食
以糙米飯取代白飯。
選擇蒸或燉煮菜肴。選擇不同類型的蔬菜和一份蛋白質食物(如豆腐),以提供均衡的營養。
限制油炸食物每周不吃超過兩次。
印度料理
選擇不含酥(Ghee)的菜肴。
選擇以白飯取代黃姜飯(Briyani)
選擇含較少脂肪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印度薄餅(thosai)取代印度煎餅(Roti Prata)。
要求少鹽、少油和少調味料,避免添加醬汁。
去掉食物中可見的脂肪和皮。
馬來料理
以糙米飯取代白飯。
選擇蒸或燉煮的菜肴,少吃油炸。
避免或儘量少吃咖哩汁、菜汁、肉汁或醬汁。也避免在菜肴中加入參巴辣椒醬(Sambal)或任何醬汁。
選擇兩份蔬菜和一份肉類、魚、豆腐或雞蛋作為均衡的一餐。
西餐
以白飯取代油飯。
選擇烤馬鈴薯(不要放酸奶油或黃油),取代炸薯條。
選擇田園沙拉(Garden Salad),並要求將沙拉醬分開放,以取代涼拌包菜沙拉(Coleslaw)。
醬汁放一旁作蘸汁。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