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隨著日本戰敗和新加坡獨立
破舊的店屋成了舊時代的象徵
被整棟整棟地拆除
發展的大旗下
一座座高大的樓房取代了過往的店屋
民眾們迫不及待地
住進了乾淨、便利但樣式單一的組屋
店屋變得日漸稀少
(高樓大廈身前的寥寥店屋,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03今生
然而 新加坡的店屋並沒有就此成為歷史 它有著複雜的「前世」 更有著多彩的「今生」 八十年代
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但這座城市
被鋼筋水泥環繞
失去了吸引遊客的魅力
曾經急著告別過去的新加坡人才驚醒過來
想起要保護所剩無幾的店屋
(位於牛車水的受保留店屋,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
在1980年代開始致力於店屋的保護
並主張以
最大化的保留、靈活的恢復、小心的維修
三大準則來進行
跨時代的店屋
也因此能夠於今日保持風采斐然的外貌
述說著它們背後的多彩歷史
在政府的強力政策下
店屋得到全面的翻新
新型建築材料替代了脆弱的木結構
現代化的排水和空調設施也被引入店屋
店屋的牆面上漆上了清新的顏色
各色裝飾也翻修一新
成為最受遊客青睞的觀光地之一
(牛車水附近的多彩店屋,圖片來源@Booking)

不過
位於牛車水、丹戎巴葛、駁船碼頭、
甘榜格南和小印度的受保留店屋
在修復方面的限制最多也最嚴格
這類歷史街區的店屋必須完全保留原貌
業主不允許在後方興建新翼
只能在內部作裝修
烏節路MacDonald House附近
歷史保留建築店屋的小心修復
在2019年10月21日的年度建築遺產獎上
獲得了新加坡最負盛名的保護獎之一
這座名為淡馬錫店屋的建築物
曾經是帶有公寓和商店的聯排別墅
是新加坡市區重建局修復獎的唯一獲獎者
(改造過後的淡馬錫店屋,圖片來源@time out)

根據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的資料
全島有超過6500棟受保留店屋
內部改造之下
一些店屋成為風味十足的賓館
鬧市中的豪宅
還有些成為富有特色的創意小店
(現在已經被改造成為咖啡館的店屋,圖片來源@新加坡旅遊局)

動盪的時代過去
店屋獲得了新生
成為新加坡一大特色
如今在坤成路、丹戎巴葛、安詳山等地區
都保留著完整的店屋
店屋也成為了吸引各國遊客的觀光地
繼續擔任著見證者的角色
陪伴這個國家一同成長
(福康寧公園附近的店屋,圖片來源@ETCO)

人們說
建築是一個城市的氣質名片
如今在新加坡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店屋
它們無疑是永恆的建築感染力最好的例子
新加坡建築的最流行的形式之一
必須是店屋
那些建在一排狹窄的單位上的迷人建築
比任何其它東西
更能代表新加坡的傳統和文化

找個時間
漫步於這些五腳基的店屋
感受歷史悠久的新加坡建築
傾聽店屋跟你訴說時光的故事
資料來源:
1. 聯合早報: 陳家毅:老店屋是新加坡的代表
2. 私家歷史: 南洋風雨:新加坡特色店屋講述的兩百年歷史
3. 新加坡紅螞蟻:私宅降溫了,不如考慮店屋?
4. 獅城吃喝玩樂:提供一站式共享服務的新加坡「店屋」,更是歷史的見證者
5. 8視界新加坡:勞明達街24棟店屋將被保留 反映早期建築特色
6. ONLab在線:北緯一度:南洋店屋與華南騎樓,誰是誰?
7. 漫行獅城:新加坡店屋,發現歷史的色彩!
8. 南洋時訊:新加坡老建築|新加坡歷史的見證者——店屋
9. MONO:重演年輕的百年南洋店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