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香港、內地、新加坡三地的重疾險怎麼選

2020年01月12日   •   2萬次閱讀

註明:本著自己也要配置,問了兩岸三地的多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爭取文章儘量客觀(PS.前前後後寫了幾天,腦細胞也就死了一半吧,碩士寫論文大概也就是這個節奏吧)因為文章太長,考慮到大家的閱讀體驗並且還有幾個細節在等確定,被建議分成上中下篇,下面先附上目錄。

上篇

前記

一、重疾險相關的基本概念

二、為什麼要提早配置重疾險?

中篇

三、重疾險應該關注哪些點?

四、內地、香港、新加坡的重疾險產品結構介紹

下篇

五、內地、香港、新加坡的重疾險的主要差別點

1,產品層面

2,投保層面

3,理賠層面

六、我的配置邏輯

前記: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得知一個本來找我諮詢並且嘗試投保過幾家保險公司的重疾險的朋友因為投保被要求去體檢加進一步檢查,發現了身體更大的隱患。所以本來打算寫儲蓄險專題的我,打算把這篇保障相關的專題提前了。

作為一個27歲就去香港配置了重疾險,目前在研究內地、香港、新加坡的重疾險的優缺點,打算根據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在這1-2周內把自己重疾的保額提升0.5-0.8倍的人來說,今天就寫寫我的重疾險配置邏輯。

一、重疾險相關的基本概念

1,什麼是重疾險?

重疾險即重大疾病保險,簡單來說就是在客戶發生合同條款里的疾病時,無論是否發生醫療費用或者發生多少費用,就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當初承諾的保額,也就是一旦確診,保險公司就會給你一筆錢,這筆錢你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在生病期間用於康復治療,也可以用來彌補生病期間因為休養沒有收入來源的日常開支,所以又稱「收入損失補償險」

2,重疾險的分類

重疾險按照不同的維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下面是我列出的主要維度:

二、為什麼要提早配置重疾險?

1,人一生中患大病的機率高達72.18%,而最好的情況下80%以上的重疾都能治癒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現在身體健康,並且家族沒有病史,聽到重疾險會覺得離自己太遙遠。

下面給出根據網上找到的《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中的各年齡人口死亡率、各年齡重疾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數據作為參考:

數據來源: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

如上是30歲男性的數據,能夠看到30歲男性的重疾發生率在接下來50年間,是接近70%的,隨著現代人壓力增大、環境的惡劣,這個機率更是呈現逐步上升。發生的這些重疾裡面其實有80%以上是可以被治癒的,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這個比例應該未來會越來越高。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經濟狀況是否能夠承擔治療和康復的費用。

而得一場大病需要的花費具體如下:

最常見25種重疾治療費用參考

生一場大病,最直接的治療費用保守估計在10-50萬之間,具體的治療費用根據要求的醫療條件、環境等不同而不同,而這還沒有包括其他費用。

2,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最高支付限額是50萬,並且報銷的範圍有限制

大部人都有社保,但是大部人對社保的覆蓋範圍不是太清楚,其實社保能夠報銷的部分其實比較有限。

下面這種V型圖很好的說明了社保的保險範圍:

1)首先,社保報銷不僅有下限,還有上限。2019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報銷住院最高支付限額由之前的30萬提高到50萬,也就是50萬就封頂了

2)其次,有自費項目和自付項目,自費項目就是進口藥、特效藥、醫療設備等這些就是不報的,需要自費。而有許多檢查治療項目、療效好副作用小的藥品都是自費藥,社保不會報銷的。美羅華是醫生必推薦的治療淋巴瘤的藥物,其單支價格在2.5萬左右,5支一個療程。治療腎癌和肝癌的多吉美,每月1盒,每盒2.3萬,需要持續服用到患者不能臨床受益為止。惡性腫瘤平均治療費用達15萬至50萬元,且在腫瘤專科醫院,自費藥的比例甚至高達90%。另外還規定了自己需要自付其中的10%-20%的比例。之前網絡刷屏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故事真假無法考究,但裡面說到的情況其實是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

綜上所述,社保可以報銷的比例非常樂觀的估計最多也就到80%-90%左右,也就是說至少還有10%-20%左右不在社保報銷覆蓋的範圍內,如果採用比較多的進口藥物,這個不能報銷的比例會更高,甚至可以達到50%以上。

3,團體醫療險上限一般是5-10萬,網上百萬醫療險易停售,無法作為長期保障

很多人公司會給上一些補充醫療險,但是這些團體的補充醫療險一般上限在5-10萬左右,並且很多醫療險是有停售風險的,比如很多醫療險也規定了5年內可以續保,5年後要重新根據身體狀況去評估保費和是否能夠承保。

這決定了醫療險無法作為長期的保障。

4,治療費以外的費用會造成財務缺口,另外生病期間沒有收入來源,會加重經紀負擔,影響生活品質

除去前面提到的直接的治療費用,其實還有一項大的開支是間接的康復休養費用。大病治療期間大病治療這段時間裡,需要有人照顧,營養更要跟上,這時護理費與生活費是很高的。

像腦中風後遺症這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併發症多」的重疾,這樣的病症在得到精心的醫治和照顧下一般也能生存十年,所花的護理費約在36萬(每月3000元),生活費約36萬(每月3000元)。

另外,生病期間大部分人是無法工作,喪失了收入來源,一場大病至少休養個3-5年,這意味著3-5年內都沒有收入來源來應付日常的例如車貸、房貸等類似的家庭開支。

社保加醫療報銷不能覆蓋的部分再加上康復休養費用,至少是一筆50-100萬的費用(根據治療的水平和生活質量水平不同該數字有變化),這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財務缺口。

5,很多人想配的時候已經無法配置了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人會想,既然發病的機率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提升,那應該等年紀大了再配置也不遲啊。這裡面忽略了如下幾個問題:

1)年紀越小的時候配置保費越便宜,長期來看更划算

拿一個具體例子來說,一個男性在30歲和40歲的時候分別想配置100萬的保額

100萬保額的重疾險,20年交費

每年交費(元)

30歲男性

25110

40歲男性

35930

能看到每年保費相差1萬左右,保費相差比例在43%,如果是20年的交費期間的話,那20年下來總共相差20萬左右。

2)人年紀越大患病機率越大,很多人想買的時候會遇到被拒保、加保費或者除外的情況

前面我講到的那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等她想買的時候實際身體已經出現了不少問題,已經被拒之門外了。比如甲狀腺、乳腺有結節類似這樣的看起來的小問題,這些部位都會被除外,而甲狀腺、乳腺出現大病的機率是非常大的。這些部位如果除外的話,其實會讓重疾險的槓桿左右大大打折扣了。

下面就是一個除外且加費的例子,最後這個客戶放棄投保了。

上半部分到這裡結束,中下篇會具體分析各地重疾險的區別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