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今年初起,新加坡有不少知名企業相繼傳出裁員、凍結招聘或削減職位的消息。
這個星期又有兩家企業「加入」這股裁員潮:
雅虎(Yahoo)和能者快遞(Ninja Van)。
先說說雅虎。
這家美國網絡服務公司在星期一(4月29日)解散了新加坡的編輯和社交媒體團隊,共裁退17人。
據財經媒體The Edge報道,這17人將在5月7日離開公司,但他們仍可申請雅虎的其他遠程職缺。雅虎也會調整編輯策略,往後不再有來自新加坡的原創內容。

以後在雅虎不會看到新加坡的原創內容了。(路透社)
為電商平台和網絡商店提供運送服務的物流公司能者快遞,則在星期二(4月30日)裁退了區域技術部門約10%的員工,共21人。
能者快遞告訴《商業時報》,採取重組和外包等成本管控措施,是為了確保公司取得可持續增長。
聽起來對員工有所交代,也算好聚好散,怎麼還會捲入「裁員風波」呢?
錯就錯在他們選擇4月底宣布裁員,也就是5月1日勞動節的幾天前。

能者快遞又少了幾個「能者」。(聯合早報)什麼時候才是最適當的「裁員時機」?
最惱火的要屬全國職工總會(NTUC)了。從它星期二發表的聲明,完全可以看出它對這兩家企業「不給面子」有多麼失望和不滿:
「勞動節是表揚勞動階層對社會和經濟作出貢獻的日子。我們能理解企業不時需要進行重組,但企業也應考慮適當的時機,避免在勞動節期間裁員 。」
等等,言下之意是,5月2日之後裁員就沒問題嗎?
按照職總的說法,什麼時候才是最適當的「裁員時機」呢?難不成企業裁員還要選擇「良辰吉日」,並先經過職總的同意?
說不定企業老闆們都在暗自思忖:我連員工的感受都顧不了,還要顧你職總的感受?
紅螞蟻不禁懷疑,職總這份聲明是否只是「公式化」的回應?除了口頭上表達不滿,是否也會採取實際行動來支持受影響的員工?
為被裁的員工提供法律援助,或協助他們重返職場,不是更有誠意嗎?

打工族最怕收拾這個箱子。(ALAMY)
不過,職總卻強調,雅虎和能者快遞都沒成立工會。(所以很抱歉,幫不上忙?)
職總秘書長黃志明昨天(5月1日)在五一勞動節集會上致辭時,也特別提及工會與就業保障的關係。
他強調,工會能為所有會員提供保障,無論他們是藍領或白領,普通職員或專業人士、經理及執行人員(簡稱PME)。
即使是沒有工會的企業,在裁員前也應徵詢勞資政機構的意見,確保裁員過程客觀透明。
黃志明以今年1月電商平台Lazada裁員事件為例說明,職總和食品飲料及同行業工友聯合會介入後,成功為多數員工爭取到更好的遣散配套。
也有非職總會員的年輕PME,在事發後向職總尋求協助。

職總秘書長黃志明在五一勞動節集會上強調工會的重要性。(聯合早報)
目前,職總的58個附屬工會和七個附屬協會中,有多達45%的會員屬於PME;職總會員人數也在過去三年增加三成,達到130萬人。
職總答覆媒體詢問時指出,受影響的雅虎員工可向職總附屬的創意媒體及印刷業聯合會求助,能者快遞的員工則可聯繫供應鏈雇員聯合會。(這還差不多……)
2024年將是打工族艱難的一年
比起Lazada粗糙又倉促的裁員手法,紅螞蟻認為雅虎和能者快遞至少在溝通上已做到「尊重」和「同理」這兩點。
從遣散配套來看,被裁的雅虎員工每工作滿一年,可獲得相當於兩個星期工資的遣散費。
能者快遞的員工每服務一年,則可獲得一個月的遣散費;5月31日正式離職前可享有帶薪假期,公司也會為他們介紹新工作。
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本周末前可繼續進出公司,並使用公司內部通信系統與同事道別。
這讓紅螞蟻想起社媒平台X(前稱推特)2022年底的大規模裁員,除了禁止員工使用證件進入辦公室,還無預警取消他們登錄公司電腦系統的權限……

這年頭,工作不易找。(海峽時報)
雖然裁員是企業削減成本最直接的手段,但這畢竟會影響員工士氣和企業聲譽,兩者都不利於企業的未來發展。若非不得已必須裁員,也應該以負責任的方式進行。
根據新加坡規定,聘請至少10名員工的企業若要裁員,必須在五個工作日內通知人力部,否則將被罰款。
面對充滿變數的大環境,職總預計新加坡今年的裁員人數又將回升。黃志明在今年2月也曾警告,2024年對打工族來說,將是艱難的一年。
希望企業老闆們行行好,如果有意重組或裁員,請提早通知工會和員工。千萬不要最後一分鐘才拋下「震撼彈」,震得大家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