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南洋咖啡,為何讓人難以忘懷
幾張高腳四方板凳,配上幾張或小方或圓形的小桌子,沒有多餘的裝飾和色彩,不大的店面,任誰也想不到這簡單純樸的小店竟是新加坡人心中的國民咖啡店。

年初,坐著清晨回新加坡的飛機,我一下飛機,拖著行李箱就直奔機場的亞坤咖啡店。還沒到,遠遠就已經能聞到久違的南洋咖啡香,這是我在國外一年裡最思念的味道。迫不及待,放好行李,就去排隊,一看前面排的竟是同一航班的空姐。我們會心地相視一笑。她說,每次飛國際航班,去之前回來後,都要在這裡停留一下,喝一杯kopi,留著kopi的味道去國外,回來再一杯kopi,整個人才覺得活過來了。我笑著說:「我也是,太想念這個味道了。」
只聽空姐點了kopi o (加糖的黑咖啡),的確喝完能讓人精神百倍。輪到我,還沒點餐,收銀的aunty竟然已經認出了我。因為我家在新加坡東部,平時喜歡去機場逛逛。Aunty笑著說:「好久沒來啦,是不是老樣子?kopi c(咖啡加煉乳)?」我連連點頭說:「對對,而且必須是原味的,不要少糖。」說完,我們都哈哈大笑。雖然平時我吃得很健康,但是對於kopi c的口味,喝來喝去,總覺得少了糖就少了它本身的味道。所以,健康是什麼?在這個時候,就放一邊吧。一會兒,我就端著滿滿一杯香味四溢的kopi c,坐在小方凳上,絲滑的奶咖色,淺酌一口,真實久違了的味道。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那麼不起眼的咖啡店,沖泡出來的咖啡竟能讓人喝完就存入了大腦深處,久久不能忘懷。和歐洲咖啡相比,價格是其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新幣2.2到2.7),沒有咖啡館的情調,加上簡單且略顯粗糙的厚陶瓷咖啡杯,其咖啡也少了精美的拉花,還沒有牛奶,只有簡單的煉乳和奶精。我覺得,那就是南洋咖啡「簡單」的魔力。
南洋咖啡是一種極深烘焙的咖啡,通常用羅布斯塔(robusta)或利比利卡(liberica)豆子烘焙。由於深度烘焙的關係,許多咖啡細緻的味道都會消失,到最後只留下苦味。南洋咖啡沖泡的方式與歐式咖啡也完全不同。咖啡豆研磨後,會放入一個長長的過濾袋中。沖泡南洋咖啡的人不叫咖啡師,而被稱為頭手。頭手會用沸水反覆過濾咖啡,這個過程很建議大家去看看,因為這種拉咖啡的傳統手法,在其他精美咖啡館中是根本看不到的。過濾好的咖啡,被放入長嘴壺中,最後放在爐子上保溫待用。在南洋咖啡店中,沒有精緻的儀器,一切都靠歲月的積累和經驗的累積。
穿著西裝革履,襯衫筆挺的上班族,和穿著T恤拖鞋的居民,樂齡、青年和一家人,在這簡單的咖啡店,因為一杯香濃的南洋咖啡而毫不違和地坐在一起。這裡是新加坡社會的縮影。
如果你來新加坡旅遊,一定要嘗一杯南洋咖啡,那是新加坡的文化、是歷史,那香氣能讓你回去後,依然津津樂道。而對於新加坡人來說,這杯「簡單」的南洋咖啡是親情、友情、人情,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那傳統的香氣會一代代傳承下去,永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