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意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的企業而言,獨到的投資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抓住風口行業才能事半功倍,這也是出海企業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

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新加坡潮流服裝業的發展優勢,旨在為大家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支持,以便更好地應對企業出海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各大服飾品牌落地新加坡
隨著疫情的結束,健康意識在人們心中紮根,激發了運動消費需求的持續上升。全球運動鞋服市場因此迎來了快速增長,東南亞地區更是成為了戶外運動品牌出海的熱門目的地。不僅如此,眾多運動品牌也在加速布局新概念店,通過構建用戶社群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今年1月,亞洲除中國外最大的耐克旗艦店在新加坡烏節路盛大開業,占地2萬8000平方英尺,分為三層,為顧客提供了沉浸式的購物體驗,並結合了線上購物與線下取貨的便利服務,打造了獨特的運動時尚零售體驗。戶外運動品牌北面在退出本地市場後,近期又重新回歸。法國的Hoka和Salomon也在新加坡的怡豐城和來福士城購物中心分別開設了它們的本地首家實體店。此外,JD Sports和Asics等品牌也在近兩年內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開設了東南亞最大的旗艦店。
運動品牌紛紛進軍東南亞市場,無疑是看中了該地區巨大的消費潛力。根據全球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的數據,從2018年到2023年,全球運動鞋服市場規模從3312億美元增長至395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4%,超過了個人配件、美容和個人護理以及家電等多個消費品行業。
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44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提升至7%。東南亞市場在全球鞋服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市場規模占全球的3%,僅次於大中華區和印度,成為亞洲第三大市場。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洪瑞雲指出,隨著健身風潮的興起,運動服飾的需求不斷上升。這些服飾不僅受到運動愛好者的喜愛,也成為了一種時尚象徵,吸引了非運動愛好者的目光。東南亞地區因其炎熱潮濕的氣候,成為運動服飾的熱門市場。
用戶社區有利於提升顧客粘性
東南亞的消費者與成熟市場的消費者一樣,越來越注重實用性,偏愛舒適的運動鞋服,設計的進步也提升了運動服裝的功能性和美觀性,進一步促進了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購買慾望。
以新加坡為例,根據新加坡體育理事會發布的2022年全國運動參與率調查報告,疫情前,每周至少運動一次的人口比例在2015年為54%,而自2020年疫情開始後,這一比例上升至69%,並在2022年達到74%,創下歷史新高。
如今,運動品牌的門店不僅規模越來越大,位置也越來越中心,它們不再僅僅滿足於成為一家更大的運動裝備零售店,而是致力於成為用戶社群的核心。

耐克在烏節路的新店設有一樓的Swoosh Studio,定期舉辦免費健身活動和講座;三樓則提供Nike By You個性化定製服務,消費者可以定製獨一無二的球鞋或運動衫。耐克東南亞和印度副總裁兼總經理Sanjay Gangopadhyay表示:「我們不將其稱為商店,而更願意稱之為體育中心。與傳統零售以商品交易為核心不同,體育中心超越了商店的傳統定義,結合創新與靈感,為顧客提供更多運動和遊戲的靈感,並在此過程中建立一個志同道合的社區。」
洪瑞雲副教授強調,這些新概念店的目的是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提升品牌知名度。作為一種創新模式,它們有助於品牌在傳統店鋪中脫穎而出。她說:「品牌知名度至關重要,它是消費者購買旅程的第一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成功吸引注意力有助於品牌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