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Y字形的大巴窯5巷第53座組屋,自1966年建成後迎來了許多外國貴賓。(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新加坡不時接待前來訪問的外國領袖,印度總理莫迪就剛在9月4日至5日在黃循財總理的邀請下來訪。
歷年的來訪政要當中,有不少考察了新加坡的組屋政策,除了在建屋發展局總部聽取彙報,一些還前往組屋區,親自一看究竟。
這些來訪的貴賓從國家元首到高級政府官員都有,還包括已故的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她在1972年首次來訪時便訪問了大巴窯的組屋。
大巴窯的「貴賓樓」
接待過貴賓的組屋當中,樓高19層的大巴窯5巷第53座組屋還有「貴賓樓(VIP Block)」的稱謂,在谷歌地圖上甚至可以看到「VIP Block」的字樣。

(谷歌地圖截圖)
就如網民留言指出那樣,英國伊莉莎白女皇曾訪問過這座組屋,那是1972年2月18日的事了。
她當年訪問新加坡時,與夫婿和女兒參觀當時的大巴窯新鎮,登上了第53座組屋頂層的貴賓瞭望台。

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與夫婿在大巴窯5巷第53座組屋頂層的瞭望台俯瞰大巴窯新鎮。(取自The Singapore Conscience臉書)
除了瞭望台,第53座組屋的屋頂還設有一個顯眼的水箱,一度用來展示廣告。
在英女皇之前,第一位訪問這座組屋的外國政要是時任澳洲總理戈頓,他於1968年4月到訪。

第53座組屋屋頂的水箱。(海峽時報)
頂層沒有組屋單位的一座
1995年12月,大巴窯4巷第81座組屋落成後,大家立刻發現一個特點:
其最高樓層(25樓)沒有組屋單位,卻設有一個觀景閣。
這個觀景閣同樣迎接過不少外國政要,除了第一位到訪的時任比利時首相德阿納(Jean-Luc Dehaene,1996年),還包括1999年訪問新加坡的中國前總理朱鎔基。

朱鎔基總理伉儷(左二和左三)在大巴窯4巷81座組屋的天台,觀看大巴窯組屋區的景色。左一是建屋局局長陳元清。(檔案照)
到訪過這個觀景閣的外國領袖還包括印度總統納拉亞南(2000年)和菲律賓總統阿羅約(2001年)。
訪客可以從第81座組屋觀景閣看到大巴窯市鎮歷年來的演變,從舊式的長形組屋(slab block)、剛建好的點式組屋(point blocks),以及正在興建中的新組屋,都能盡收眼底。

從第81座觀景閣俯瞰大巴窯組屋區,攝於1996年。(海峽時報檔案照)
大巴窯設計較獨特的組屋
根據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網站roots.sg,大巴窯市鎮在建屋發展局建屋計劃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不少新加坡人民已經搬入組屋,因此建屋局的建築師有了嘗試不同組屋設計的餘裕。
除了上述Y字形的第53座,形狀較奇特的大巴窯組屋還包括呈蝙蝠形狀的第116座,以及弧線型的第157座。

大巴窯2巷第116座組屋,像不像一隻張開雙翼的蝙蝠?(谷歌街景截圖)

大樹環繞、呈弧線型的大巴窯1巷第157座組屋。(谷歌街景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