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日,國務資政李顯龍出席軍人日晚宴。新加坡國防部也在晚宴上表彰了李顯龍在過去二十年中對新加坡和武裝部隊發展做出了貢獻。
以下內容為新加坡眼根據國會英文資料翻譯整理: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
武裝部隊總長孟耀誠少將
尊敬的來賓、
武裝部隊的男士們、女士們、
各位,
大家晚上好,
感謝國防部和武裝部隊邀請我參加今晚的晚宴。我非常高興能夠回到新加坡武裝部隊軍訓學院,與大家一起慶祝軍人日。我很開心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包括許多已經退休多年的老戰友,他們在多年前曾與我並肩作戰。我還要感謝武裝部隊今晚給予我的巨大榮譽。我對你們製作的視頻以及國防部長剛才慷慨發表的講話深感動容。這些超出了我應得的榮譽。
在幾十年間發展壯大的武裝部隊
武裝部隊的發展故事與新加坡的發展故事息息相關。當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國家時,起步時資源非常有限。武裝部隊也同樣起步艱難,僅有兩個步兵營、兩艘木製船隻,沒有空軍。那時,面對的是持續的對抗局勢,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關係緊張。英國軍隊在新加坡的存在,雖然保障了我們的安全,但由於倫敦面臨財政壓力,是否繼續駐留東蘇伊士仍然不確定。
因此,我們必須緊急建立武裝部隊,以便在危險的世界中保護自己。我們的建國領導人迅速採取了行動。他們引入了國家服務制度。我們創建了新的武裝部隊編制——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後勤兵。雖然大致按字母順序排列,但首先是炮兵。我們建立並發展了空軍和海軍。我們採購了新的(實際上常常是二手的)設備,並訓練我們的部隊操作這些設備。我們發展了指揮結構和作戰概念來使用這些新單位。逐步地,我們學會了以聯合武裝力量的形式進行操作和作戰,隨後成為一個一體化的三軍合一力量。年復一年,隨著新加坡的發展和繁榮,我們為國防分配了穩定的預算。年復一年,我們現代化了部隊,提升了能力,鞏固了新加坡的長期安全。
今天,新加坡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已開發國家,武裝部隊則成為了一支專業、可信賴且受尊敬的力量。第三代武裝部隊已經成為現實。我們創建了第四軍種——數碼部隊(Digital and Intelligence Service,簡稱DIS),在數字領域為我們提供保護。但建設新加坡和升級武裝部隊的工作從未停止。新加坡正在推進「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議程,而武裝部隊也正在轉型為下一代武裝部隊,準備應對各種新威脅。
實現任務成功
近60年來,新加坡享有了和平與安全,而武裝部隊的存在和戰備狀態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因此,武裝部隊從未需要通過戰爭來捍衛我們的家園。這是巨大的福祉,願這種局面長久保持。
然而,和平的代價是永恆的警惕。我們的軍人全天候值守——在空中、陸地、海洋和數字領域。在這些年裡,無論我們何時需要武裝部隊,它總是隨時待命,並且始終如一地完成任務。
武裝部隊進行了威懾巡邏、反恐行動以及為特殊事件提供安全部署,比如幾年前的特朗普-金正恩峰會。我們定期進行人員和裝備的召回及動員演習。偶爾,我們也需要提升警戒狀態,有時是公開的,有時是隱秘的,可能是為了應對緊急情況或默默傳達我們的決心。
武裝部隊還在海外行動中證明了其實力。它參與了聯合國維和行動,包括在東帝汶的任務。它還加入了國際反恐和打擊海盜的行動。例如,在亞丁灣進行反海盜巡邏,以及參與阿富汗的多國穩定與重建工作。
除了執行任務,武裝部隊還參與了與地區和國際夥伴的聯合演習。我們的部隊在演習中展示了自身的能力,揚起了我們的旗幟,並默默向夥伴們證明,我們掌握了專業技能,值得被認真對待。
武裝部隊還迅速而有效地響應了區域和國際的人道主義危機及災難。2004年,當海嘯襲擊時,武裝部隊在48小時內啟動了第一次運輸任務,將急需的救援物資送往班達亞齊、米拉務和其他受災地區。2011年,當基督城發生地震時,一支恰好在當地進行演習的衛隊部隊,包括全職國家服役人員,迅速參與了震後救援工作。今年3月,武裝部隊在加沙進行空投行動,為那裡的平民提供急需的人道主義援助。
在國家緊急情況下,例如2003年的SARS疫情,以及最近的新冠疫情,武裝部隊也積極參與並為抗擊新型病原體做出了巨大貢獻。
每次,無論任務是什麼,武裝部隊總是準備充分,我們的部隊和軍人展示了他們的能力,並使武裝部隊和新加坡感到自豪。在新加坡,很少有其他組織具備像武裝部隊那樣能夠在短時間內應對任何情況並付諸行動的能力、準備狀態和機動性。因此,這給政府和新加坡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安慰和信心,因為我們擁有隨時可以動用的武裝部隊,隨時準備應對任何突發需求。
武裝部隊的經驗
對我來說,能夠在服役多年後進入政界是一種榮幸。和許多新加坡人一樣,我開始時是全職國民服役人員,曾在荷蘭路基地的第二步兵營服役。後來,我獲得了武裝部隊獎學金,成為了一名正式軍人。在那個時代,我們是永久性的職業軍人,也就是說,會一直服務到退休。之後,我有幸指揮部隊——從排、炮兵到一個營。我在總參謀部服務,幫助建立了第一個聯合參謀部門,這使武裝部隊走上了成為三軍合一的道路。這是極其充實的經歷。訓練和激勵我的部下,使部隊具備作戰準備。協助制定武裝部隊的能力、概念和編制。參與規劃和塑造武裝部隊的發展和未來。我早已離開了武裝部隊,但其他人接過了接力棒,在過去40年里將武裝部隊推進了更高的水平。順便提一下,新加坡武裝部隊軍訓學院——我們今天所在的地方——對我意義非凡。當我在1971年作為軍官候補生時,見習軍官學府和軍訓學院在巴西立營,對面而已。直到1987年,我們才決定建設這個軍訓學院校園。作為當時的國防部第二部長,我參與了這一決定,並有幸在武裝部隊軍訓學院的委任遊行晚宴上宣布這一消息!我感到非常高興,也非常高興看到武裝部隊軍訓學院繼續履行其使命,培養一代代來自各軍種、各級領導的軍官、專家和軍事人才。
個人而言,我從在武裝部隊的經歷中獲益良多。我結識並了解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同袍,學會了如何團隊合作、如何領導和關懷部下,承擔指揮責任。這些經驗在政府工作中極為寶貴,並伴隨我一生。
同樣持久的是與那些曾與我並肩作戰的戰友們建立的友誼和聯繫。其中包括在視頻中慷慨而熱情發言的朱維良中將、Chan Jwee Kay上校、Mukhtiar Singh中校、Lim Puay Sia軍士長。他們和許多其他人曾指導我、指導我、支持我,在必要時糾正我,成為了我親密的朋友和終生的戰友,我對此深感感激。每當遇到老戰友,或有人走到我面前說:「先生,我曾在某某單位和某某營是您的兵,雖然那個營不復存在,但我還在這裡」,或者說:「我們在1970年代在同一個營地服役,我不在您的單位,但我們在同一個營地待過,我認識您。」這總是讓我感到溫暖。這意味著他為自己在武裝部隊中的服務感到自豪,為曾認識我並與我共事感到自豪,我們之間有著一種無形而強大的紐帶,將我們永遠聯繫在一起。我為武裝部隊以及我們的戰友情誼感到驕傲。我們的心緒回溯到那些歲月,回憶起我們經歷的訓練演習、克服的困難和挫折,以及那些我們至今仍感到自豪的成就。
我的經歷並不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我們所有穿上軍裝的人共同經歷並珍惜的寶貴體驗。這種戰友情誼和自豪感正是國家服務對我們作為新加坡人的身份和社會凝聚力如此重要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幾代新加坡人支持他們的兒子服兵役,積極參與保衛國家的原因。這使得武裝部隊成為一個新加坡人全心認同的國家機構。
武裝部隊必須始終保持新加坡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履行國家服務責任是一項沉重的承諾——兩年的全職服役,以及之後許多年的戰備國家服務人員職責。政府將確保我們的人員得到良好的裝備、培訓和領導;武裝部隊將確保他們的安全,並提供積極的國家服務體驗;新加坡人民將為我們的軍人感到自豪,並給予你們充分的道義和實際支持。我們將全力支持你們!
如果沒有我們的軍人付出的辛勤工作和犧牲,也沒有他們的家人和新加坡人民的強力支持,我們不可能建立一個強大的武裝部隊。沒有強大的武裝部隊,新加坡也不會享有近六十年來的和平與進步,更不會與鄰國保持如此穩定和友好的關係。我們彼此尊重,相互欣賞,這也是我們成為朋友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每年在武裝部隊日,我們都會銘記並尊敬那些為建設和服務武裝部隊做出貢獻和犧牲的人們,使新加坡能夠走到今天。我想對所有過去和現在的軍人說一聲:非常感謝你們!
結論
展望未來,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日益動盪和危險的世界。60年前,我們無法預測會享有如此多年的和平與安全。這一美好的結果,不僅歸功於武裝部隊和我們的全面防禦,也因為我們幸運遇到了亞太地區的穩定,以及戰略形勢使得一個小而脆弱的國家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生存和發展。
今天,我們當然不能自信地預測接下來的60年會像過去60年那樣平靜。我們也不能假設未來的事件會像之前那樣順利和平。雖然我們希望一切順利,但我們必須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我們絕不能自滿或措手不及。我們必須繼續為自己挺身而出,保持我們的防禦力量強大而準備充分,並與友好的鄰國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安全。這要求我們擁有一支在國內外都受到尊重的可信賴的武裝部隊,並且得到我們所保護的人民的強力支持。
各位士兵、海員、飛行員以及武裝部隊的守護者們,
武裝部隊誓詞中寫道:「我們將以生命保衛國家的榮譽和獨立。」近60年來,武裝部隊一直踐行這一誓詞。新加坡人能夠安穩地入睡,因為武裝部隊的男女們在默默守護,時刻保持警覺。如今,武裝部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保持戰備狀態。我們依賴於你們以及未來幾代的軍人繼續履行這一神聖的任務,保衛我們稱之為家的國家。
在此,我祝大家武裝部隊日快樂。前進吧,新加坡!

以下是英文質詢內容:
Minister for Defence, Dr Ng Eng Hen,
CDF, Vice Admiral Aaron Beng,
Distinguished Guests,
Men and women of the SAF,
Ladies and gentlemen,
A very good evening to all of you,
I thank MINDEF and the SAF for inviting me to join you on this wonderful evening. I am very glad to be back in SAFTI MI today, celebrating the SAF Day Dinner with all of you. I am very happy to see so many familiar faces, including old comrades now quite long retired, who served with me many years ago. I also thank the SAF for doing me a great honour tonight. I am very moved by the video you made, and the remarks which the Defence Minister generously delivered earlier. It is more than I deserve.
Growing the SAF through the decades
The SAF story parallels the Singapore story. When Singapore found itself an independent nation on 9th August 1965, it started off with very little. The SAF too started off with precious little. Just two infantry battalions, two wooden boats, and no air force. Konfrontasi was still ongoing, relations with Malaysia and Indonesia were difficult. The continued presence of British forces in Singapore, securing our safety, was uncertain, with London under fiscal pressure to withdraw from east of Su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