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開始,我已拿著父親的Figure 8 攝影機拍攝影片,或許這也是我日後踏進電視這行業的啟蒙點吧。
經過了幾場考試和面試,終於在1971年7月1日走進了廣播大廈,一待就是24 年。
很榮幸的遇到大膽啟用新人的監製
從上班的第一天開始,監製連當能先生已安排好我的功課表,從看節目,做功課,交功課,真是從早忙到晚。記得那一天,由於同事臨時生病,連監製把我這剛上班29天的新兵,送上了導播椅。他為我安排了組裡的最佳助理導播洪淑珍(Daphne Hong)來協助我製作了半小時的婦女節目。我在規定的拍攝時間內,完成這場戰役。當時,沒有感到害怕,卻有了一個領悟:所學的奏效!從此,當有機會培訓新導播的時候,「連當能培訓法」成了最好的啟蒙工具。
很榮幸有一位深愛人民的好領袖
令我興奮的是分派參與「大賽車」(Grand Prix)的拍攝。攝影機擺在轉彎的險角處,每當摩哆單車手來到轉角處,我們都會為他們捏一把冷汗。人就是喜歡這種刺激,我也不例外!但1973年,在拍完節目後沒幾天,就接到消息說,李光耀總理因看到每當「大賽車」後,年輕人飆車的死亡率急升,因此,宣布不再主辦賽車了。我聽了好感動!李光耀建國總理真有仁者之心,出自內心的愛國愛民!懷念我們偉大的領袖……
很榮幸遇見有使命感的台長
上班的第一天,最先見到的是黃李淑珍台長。她告訴我們製作節目的程序是:教育(To Educate)、資訊(To Inform)和娛樂(To Entertain)。她很注重兒童節目,因為媒體人有責任培育新加坡的下一代成為品行兼優的好國民。有一回, 她看了節目後,請我這個主管和導播與她一起重看我們製作的馬來語兒童特備節目,她問我們有什麼地方不妥?我們都看不出。卻原來劇里描述的「賊」,因穿著阿拉伯的服裝而惹來投訴。台長很有耐性地和我們交流了一堂「政治和宗教課」。叫我感激至今!
很榮幸認識秉公行義的主席
有一位導播在拍攝外景時,由於疏忽安全措施,造成了一個小小的車禍。調查委員會建議停止例常加薪半年,若無再犯,就給回該有的數目。但是,導播不服,上告時任主席黃金輝先生(1984/1985)。於是,黃主席召集了我們幾位委員, 在事發的時間,在事發的現場,站在路邊觀察交通流量一小時,以確保判決無誤。貴為主席的他,如此愛才惜才,怎不叫我尊敬!
很榮幸能跟著全方位關心的領導學習
早晨7點多8點,常看到一個身影在和道具組或攝影組的同事說話,他就是廣播局副主席鄭東發先生。他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已熟悉各部門的運作。有一天,他說:「我真希望能提供一個節目讓人們一回到家,就可以卸下一天的辛勞,放鬆自己。」於是,開燈、開飯、開電視的《三開時間》蘊育而生。主持人訓練班培育出權怡鳳、曾曉英、莫燕蘭、沈雪琪等,聯合司徒玉萍、周黛蘭、張永權和許南盛成為一支優秀的隊伍。又有一天,鄭先生說:「製作新節目是我們的職責, 我們有很好的全職演員和歌唱藝人,我們可否使用現有的廣播禮堂,讓他們走出攝影棚,走上舞台,與觀眾有近距離的交流,同時,也讓新加坡人多一個免費享受的地方。」事就這麼成了!我很高興能參與選擇廣播禮堂地毯的顏色。



作者有幸隨當時的是廣播局副主席鄭東發先生、林廷海先生到台灣拜訪新聞局和各電視台,我們受到盛情招待。
很榮幸與一群同舟共濟的同事共事
林興導總監洪亮的聲音猶在耳邊:「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用心製作,觀眾一定看得出,觀眾口碑好,你就是好導播!」因此,我們拼啊!

香港著名詞曲創作人黃霑(左一)來新拜訪廣播局時,與當年的電台處長蔡芙蓉女士(左二)和宣傳部要員杜小華先生(右一)合影。右二是作者。
我們這一行沒有休息時間,靜下來時,頭腦也在想節目。很榮幸結交了好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其中有歌星、演員、編劇、導演等,我們常在 Tropicana 酒店談至深夜,也常結伴到東海岸踏自行車,到裕廊溜冰,活得很充實喜樂。但是,我們也經歷心驚膽跳的時刻,那是當我在配音組的時候:

難忘在成長的歲月里,有各部門的同事們挺力相助。
第六集的《新兵小傳》需要整集重新配音, 由於隔日就要播出了。接到消息已是午後,所以連埋怨的時間都沒有,全組總動員:配音指導王玫帶領編劇們重修配音劇本, 每修改了一段劇本就趕著影印出來,監製周瑾就帶領全組配音員進配音室, 全體音樂和效果成員這時已在組長許懷德和陳偉晶的安排下,進行錄音、製作音樂、製作效果,我則和另兩位技術人員將配好的每一個音頻,對準視頻,分毫不差地收錄進膠帶。那時才知道上帝讓我累積了過去做導播的經驗就為了解決今朝的問題。感恩!那天,忙碌到凌晨四點多,終於完工了!配音組全體同仁體現了群策群力的精神,值得嘉許!後來,還有一集戲也是這樣,但我們已有了經驗,王玫姐獨挑指導劇本和配音的工作,音效技術人員與我各就各位,完工的時間比前次縮短。可喜可賀!

右一就是最優秀的助導也是助導的培訓導師洪淑珍女士(Daphne Hong)。
不埋怨,不喪志,同心協力必能完成公司的託付,製作出好節目以回饋忠誠的觀眾!

李明芬
作者簡介:
李明芬,畢業自南洋大學,1971年考進新加坡廣播電視台,職位從助理導播升至部門主管,在職共24 年。製作各類節目如:《家在大巴窯》《孩子們的故事》《溫情滿人間》《繽紛星期五》《星光旋律》和《三開時間》等。曾開辦兒童、成人、主持人和配音演員訓練班。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為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為觀眾製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