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學中心會定期舉辦一系列名為「科學咖啡館」(Science Cafe)的座談會,每個月邀請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和嘉賓就科學相關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這些座談會涵蓋了廣泛的議題,如人工智慧如何影響藝術的發展、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mRNA疫苗的研發挑戰,以及從醫學視角審視人口老齡化和失智症的問題。
然而,原定於6月14日在烏節影城舉辦的一場主題為「性別與生理差異何在」的討論會,卻因遭遇公眾對議題內容及其主講團隊的異議,導致活動最終被取消。

圖源:FACEBOOK
該討論會原旨在分析性別觀念形成的多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文化影響,並邀請了本地知名變裝皇后貝卡(Becca D』Bus)、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平本美恵(Mie Hiramoto)以及LGBTQ+支持組織Oogachaga的青年輔導員參與。
收到抗議後,主辦方迅速取消活動
科學中心在收到反饋後,於6月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將重新審視其策略,並為已購票的公眾提供全額退款,為此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
科學中心在6月2日星期天發布了座談會的宣傳海報,但短短七個小時後,海報被撤下,活動也被宣布取消。
這場屬於Science Cafe系列活動之一的討論會面向18歲以上成人,此前舉辦的課題包括人工智慧對藝術的影響和mRNA疫苗的開發等,門票價格為20元,並包含自助晚餐。
在三位預定演講者中,有兩位是公開倡導同性戀權益的社會活動家,這引起了網民的批評,認為演講者的視角過於偏頗,甚至有人質疑他們是否試圖對青少年進行某種意識形態的灌輸。
對此,Becca D』Bus公開表示,她原本打算討論社會大眾對變裝皇后的常見誤解。「為18歲及以上者打造一個輕鬆的社交空間,讓他們以耳目一新的方式來看待我們平時甚少談論或思考的議題,是值得鼓勵的。正因為它引起如此激烈的抨擊,就更有討論的必要。」她說到。

圖源:FACEBOOK
雖然新加坡對性少數群體的包容性在逐年增強,但社會上仍有一部分人持有類似觀點:生理性別(sex)是根據一個人出生時的生理特徵來定義的。而社會性別(gender)則是指個人在社會和文化期望的影響下展現出的性別角色、外觀、著裝和行為,即通常所說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當一個人在心理上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時,可能會經歷性別焦慮症(gender dysphoria)。
對社會而言,性別議題依然很敏感
在2021年,新加坡一名跨性別的高中生宣稱自己患有性別焦慮症,卻遭遇教育部阻止其進行荷爾蒙治療。學校還要求這名學生剪短頭髮並穿著男生校服,否則不得返校上課。教育部對此否認了相關指控,並強調跨性別學生的醫療決策權在於醫生、患者及其家屬,而非教育部或學校的職責範疇。時任教育部長的黃循財總理也指出:「在一些西方國家,性別議題已經成為社會分裂和文化衝突的導火索。」

圖源:新加坡科學中心
部分網民對討論會的內容和演講者提出批評,認為科學中心主辦此類討論會不合適。然而,也有人對活動取消表示遺憾,認為社會應該更加開放地討論性別問題。科學中心在回應媒體時提到,在宣傳活動上線後,他們接到了公眾對討論內容和演講者的擔憂。
新加坡社會在性別問題上的分歧在一場性別討論會中顯現無遺。預定於6月29日在新加坡芳林公園舉辦的「粉紅點」(Pink Dot)活動可能將再次引發保守派的反對。在這場關於社會價值觀的「爭鬥」中,性少數群體在爭取廣泛社會認可的道路上,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