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新加坡全島譁然!
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被牽連進貪污調查局的一項調查中。在得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首肯後,正式調查已經開始,期間易華仁將暫時被停職。

圖源:Yahoo
新加坡下屆總理、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也針對自己接受採訪發表了意見。
和李顯龍一樣,他重申了新加坡政府肅貪的決心。
黃循財高調錶態「不會隱瞞」:
我們將全力維護新加坡的法治
前天,易華仁事情發酵後,黃循財接受了新加坡媒體的採訪。

圖源:海峽時報
他表示,自己和李顯龍總理一樣,致力於維護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我們將對貪腐問題保持強硬、零容忍的立場。同時,我們也將繼續恪守新加坡人對政治領袖有關誠實、正直的嚴格標準和要求。」他重申了這一點。
另外,他也保證,新加坡政府和人民行動黨不會把任何事情「掃到地毯下」(We will not sweep anything under the carpet,以為掩蓋事實)。
即使披露的細節可能會令政府和政黨感到尷尬,或對其造成名譽上的實質損害。


圖源:海峽時報
他呼籲民眾保持耐心,給予當局足夠的時間以釐清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他也保證當局將盡全力調查,「無論事實最終如何,我們都能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一旦時機成熟,貪污調查局將對外公布調查結果。
黃循財說,他明白新加坡人對此案非常關注並有很多疑問。但是由於貪污調查局的調查還在進行,他沒辦公考透露更多信息。
「因此,我懇請大家讓調查按程序進行,避免在這個節骨眼上做進一步的揣測。」

圖源:搜狐
前不久,新加坡兩名部長因為租用「黑白屋」洋房,同樣接受了貪污調查局的調查,但調查過程中這兩位部長並未被停職。
對此,黃循財表示易華仁一事和這兩位部長所面臨的指控在性質上略有區別。
他指出,部長租用「黑白屋」一事早就被公開討論過,網上也流傳著對兩位部長的各種指控,因此在兩位部長要求自查,貪污調查局介入此事時,大部分新加坡人對這件事已經有了初步認知了。

圖源:AsiaOne
然而,易華仁被查一事大家則完全不知情,一開始就完全是由貪污調查局驅動的,沒有接到過公眾的投訴。
黃循財解釋道,這才是為什麼李顯龍總理在同意貪污調查局開展正式調查後,第一時間指示易華仁停職休假的原因。
新加坡學界人士分享看法:
對政府、政黨、選區都是重挫
針對李顯龍總理的決定以及黃循財透露出來的一些信息,《聯合早報》和《海峽時報》分別採訪了一些本地學者尋求他們的看法。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陳慶文副教授對易華仁需要停職接受調查的結果感到毫不意外。
他認為,易華仁被暫時解除職務這一點相當值得關注,這很有可能代表著,當局已經有初步的可靠證據表明易華仁參與了違法行為中。

來源:海峽時報
「為避免因易華仁能夠繼續行使職權,從而影響調查的情況發生,李總理要求他放缺席假是恰當的做法,這樣可以維護查案程序的公信力。」
當然,他接著強調錶示,在被證明有罪之前,易華仁部長還是無辜的。現有的所有已公開信息,都沒有確切證明他有罪。

圖源:彭博社
這和《聯合早報》愛芳敦升律師事務所丁竟甡律師對此的其中一個解讀有相似之處。
他認為,易華仁一事和「黑白屋」一事有著明顯區別,貪污調查局很可能掌握了對易華仁不利的證據,另外兩名部長則沒有。

圖源:彭博社
除了對事件本身的解讀外,許多學者和觀察人士都告訴媒體,易華仁被調查一事,很有可能對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新加坡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Tan Ern Ser更是形容,最近發生的事件可能會讓執政黨所面臨嚴重的危機。
他認為,在經濟環境充滿挑戰和公民更加挑剔的大背景下,不管是部長租用「黑白屋」還是易華仁被調查,這些接二連三的事件肯定對執政黨沒有幫助,甚至還會急劇影響人民行動黨在下屆選舉(需2025年之前舉行)中的選情。

以易華仁為首的人民行動黨西海岸集選區議員團隊,圖源:海峽時報
《聯合早報》報道,在昨天易華仁被停職調查一事曝光後,人民行動黨的西海岸支部和黨員對話,不少黨員在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會議後,神情凝重地離開了黨支部。

圖源:早報
不少選區內選民對於這個消息依舊顯得相當難以置信。
一位選民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易華仁被要求放缺席假,情況相信已經相當嚴重了。
「我當然希望他沒有涉及貪污,也希望他不要破壞我對新加坡清廉政策的信任。但如果他被證實犯罪了,我也不會表現出任何同情。他不是第一天上任了,難道他不明白問題的嚴重性嗎?」

圖源:Todayonline
也有人表示,在易華仁還沒被官宣有罪之前,他會繼續感謝易華仁這幾十年在西海岸集選區的服務,一切都交由法律決定。
新加坡人對貪腐的深惡痛絕,不止於針對公務員和政府高官。在新加坡,任何人只要是有貪污或是行賄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在新加坡,一新幣也算行賄!
他們因為這些「小事」被重罰
說起來,雖然整件事鬧得沸沸揚揚的,但新加坡政府內部出問題的情況還是相當罕見。
今年4月28日,新加坡貪污調查局公布的2022年全年數據顯示,當局共接獲234起貪污舉報,比2018年減少了124起,同時創下五年新低,代表新加坡貪污情況持續受到嚴格控制。

圖源:早報
而在2022年調查的案件中,高達86%涉及私人企業,涉及公共部門的案件則僅占14%,共有152人被控上法庭,其中148人來自私人領域。
不過,貪污舉報的全年定罪率達到了99%,可以說一旦有人被舉報貪污,就幾乎等同於確有其事。(這對易華仁來說是個不好的消息)
在新加坡,貪污和行賄受賄沒有數額大小之分,不管是一百萬新幣還是一新幣,都要接受法律的審判。

圖源:Redwire Times Singapore
事件一:
「一新幣也算受賄?」
2018年12月,新加坡貪污調查局發文告表示,兩名中國籍工人涉嫌向卡車司機索賄,甚至有單次索賄金額僅1新幣,但還是受到嚴懲!

來源:海峽時報
據報道,當時這兩名工人受僱於一家貨櫃公司,負責操作堆高機,他們被控屢次向載送貨櫃的司機及貨櫃車司機索賄。
其中一人,有次企圖向貨櫃車司機索賄1新幣,否則就會延遲把貨櫃放到對方的貨車上。當局沒有具體說明這兩人到底從賄賂中獲得了多少錢。
貪污調查局表示,員工應公平履行職責,而不是以賄賂換取好處。「任何金額或任何類型的賄賂都是不能容忍的。哪怕只是一新幣。」

最終,在2019年,其中一人被判入獄兩月,並被處以4870.50新幣的罰款。不僅坐了牢,背上刑事犯罪污點的他也大機率會被公司開除丟掉工作,可謂得不償失。
不過,比起新加坡法律對這類行為「最高10萬新幣罰款或5年有期徒刑,或是兩者兼之」的懲罰來說,已經不算太嚴重了......
事件二: 「100新幣不夠?我願意出150新幣」
去年,本地多家媒體報道,一名韓姓男子因企圖賄賂警員被捕。
整件事發生在2019年12月,當時,韓某開車去了芽籠喝上了幾杯。

示意圖,圖源:Sygic Travel
當晚11點半左右,有人向新加坡警方通報韓某疑似涉嫌酒駕。接到報案後,兩名警察立即趕往現場。
在芽籠第31巷的第一個露天停車場裡,警察發現了一身酒氣的韓某。當時,他正坐在車內休息。